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生活常識>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生活常識 閲讀(1.68W)

耐心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吳之如繪

新聞回放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一直讓家長深感煩惱。據報道,近日南京市的一位母親在網上寫了與女兒“鬥智鬥勇”的帖子《和青春期作戰》,其中記述了原來乖巧的女兒進入青春期後的種種表現,比如半夜偷看愛情小説,無視父母拒不溝通,金錢意識的產生……發帖的母親在每次“戰鬥”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隨着“作戰”系列從“戰1”寫到“戰4”,一時間網友的議論也逐漸升温。

記者追蹤

4月4日,記者在南京聯繫上了這位發帖的母親,並採訪了多位子女正處青春期的家長和教師。他們普遍認為,雖然孩子的個性和家庭背景不同,但懂得尊重、耐心傾聽並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應是此時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門”。

家長煩惱多——孩子不那麼聽話了

《和青春期作戰》的作者胡女士是一位國小語文教師,深知教育之道。與網絡傳言不同,她女兒享有的自由和寬容一直為同齡人所羨慕。胡女士和丈夫都是本科畢業的知識分子,對女兒的家庭教育一貫是“百分之百自由”,頂多在女兒學習狀態下滑時提醒一下“該收收心了”。

胡女士説,從小到大,女兒的自我管理都很好,自我約束力很強,她教育孩子常用的方法是兩個人坐下來“講道理、提要求”。“但從國中開始,女兒漸漸變了,愛聽的才會聽,不樂意聽的就不聽了。”胡女士認為,這種變化其實是一種成長。之所以説自己跟女兒“作戰”,是因為現在這個階段太重要,家長需要花很多心血去觀察和揣摩孩子。

學生很逆反——討厭家長把自己當小孩

進入國中,往往也意味着孩子步入了精彩而煩躁的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一些明顯的身心變化開始凸顯,家庭教育需要轉型。胡女士筆下的女兒其實是一個懂事、乖巧、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從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三好學生,三年級開始每年還被評為南京市鼓樓區“鼓樓之星”。但即便這樣,以往一貫靈驗的家庭教育方法也開始遇到磕磕碰碰。

在採訪中,學生們普遍反映,最喜歡的教師和家長是幽默、微笑的,最反感單純教育式的溝通。“最不喜歡老師板着臉説我,道理我又不是不懂。”高淳縣第三中學七年級學生陳慧萍最討厭父母把自己當小孩,催着去學習,“尤其是當着很多人的面催我,不相信我的自覺性,好像我很貪玩一樣”。

學校有妙招——把每個孩子當作寶

南京第五十四中是一所實行“小班化”的國中。校長周波介紹説,國中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個性多樣,為此學校提出了“把每個孩子當作寶”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小班化”教育教學中要堅持個性化原則,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該校,每個學生都有一本“悄悄話”小冊子,藉助這本小冊子,班主任聆聽每個學生的訴説,與他們平等交流。

“老師要走進每個孩子的內心,與他們分享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周波説,與青春期的孩子不能一味説教,平等溝通最重要。學校還特設了特色崗位——班主任助理,讓每個學生輪流做一週教師小助理,“在共同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師生成為教學相長的好朋友”。

專家點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弓立新:

像“談戀愛”一樣與孩子溝通

胡女士家裏的事其實是個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親子溝通方式,但總的來説要把孩子當一個全新的人來看待,不能認為養了十幾年,家長就一定了解孩子。升入國中後,由於學業壓力逐年增大,孩子心靈成長的空間卻越來越狹小,再加上生理髮育的巨大變化,青春期的孩子此時變得更為敏感和脆弱。

青春期階段的親子溝通,家長不妨用成年人“談戀愛”的方法,小心試探、察言觀色、揣度心思,用心創設一定的場景,比如唱歌、看電影、郊遊等,讓孩子參與其中,親子雙方積極表達、耐心傾聽,從而實現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