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生活常識>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生活常識 閲讀(1.34W)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羣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下面我們來了解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1

民俗分類

1、生產勞動民俗:

勞動生產民俗是在各種物質生產活動中產生和遵循的民俗。這類民俗伴隨着物質生產的進行,多方面地反映着人們的民俗觀念,在歷史上對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有一定的作用。

我國的勞動生產民俗方面比較廣泛,大體分為農業民俗、牧業民俗、漁業民俗、林業民俗、養殖民俗、手工業民俗、服務業民俗、江湖習俗等。

2、日常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包括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與行旅民俗。它最先是以滿足生理需要為目的的,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分工的複雜化,等級身份的嚴格化、生產條件的差異、人生儀禮的繁複,重大歷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審美觀點、政治觀念、社會心理的差異等。

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它所滿足得已不僅是勝利的需要,同時也包含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等更高層次的需要。

3、社會組織民俗:

社會組織通常是指一定的社會單元,這種社會單元往往是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建立,例如軍隊、企業等。但是,我們現在所指的社會組織民俗卻是中國傳統社會中,民間各種形成穩定關係的人們共同體,例如家族、行會或某些結社組織如白蓮教、義和拳等。

這些社會組織都具備一定的組織化水平,而他們的組織主要是靠羣體內形成的一系列約定俗成的東西發揮作用。在傳統社會中社會組織民俗主要存在三種形式:血緣組織民俗、地緣組織民俗、會社組織民俗。

4、歲時節日民俗

歲時節日,主要是指天時、物侯的週期性轉換相適應,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具有某種風俗活動內容的特定時日。節日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在這期間,形成的節日民俗不僅記載着我們祖先對自然運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也顯現出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水平,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民眾那種張馳有度、應時而作的自然生活節律。

我國的歲時節日民俗有鮮明的農業文化特色,所以我們為了便於介紹,按照節日的歲時性生活節律分類描述:春季節日民俗、夏季節日民俗、秋季節日民俗、冬季節日民俗。

5、人生禮儀

人生儀禮是指在一生中幾個重要環節上所經過的具有一定儀式的行為過程,主要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此外表明進入重要年齡階段的祝壽儀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慶賀舉動,亦可視為人生儀禮的內容。

人生儀禮決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齡和生理變化,而且是在生命過程的不同階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會制度對個人的地位規定和角色認可,也是一定文化規範對他進行人格塑造的要求。

6、遊藝民俗

遊藝民俗是一種以消遣休閒、調劑身心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動。它是人類在具備起碼的`物質生存條件基礎上,為滿足精神的需求而進行的文化創造。

從簡單易行、隨意性較強的遊戲,到競技精巧、有嚴格規則的競技;從因時因地、自由靈便的戲耍,到配合各種特殊需要的綜合表演,都屬於遊藝民俗的範圍。

7、民間觀念

民間觀念是指在民間社會中自發產生的一套神靈崇拜、生活禁忌的觀念。它主要作用與民眾的意識形態領域,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間諸神。

8、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的人民羣眾中產生,它在廣大人民羣眾當中流傳,主要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他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2

民俗包含:

1、物質生活民俗

(1)生產民俗(農業、漁業、採掘、捕獵、養殖等物質資料的初級生產方面)

(2)工商業民俗 (手工業、服務業和商貿諸業等物質資料的.加工服務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方面)

3、社會生活民俗

(1)社會組織民俗(家族、村落、社區、社團等組織方面)

(2)歲時節日民俗 (節期與活動所代表的時間框架)

(3)人生禮俗(誕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人生歷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遊藝民俗 (遊戲、競技、社火等娛樂方面)

(2)民俗觀念(諸神崇拜、傳説、故事、諺語等所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第2張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3

民俗屬性

1、民俗的根本屬性是模式化、類型性,並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屬性。

模式化是一定範圍內共同的,這就是民俗的集體性:民俗是羣體共同創造或接受並共同遵循的。模式化通常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這就是民俗具有傳承性、廣泛性、穩定性的前提:當活動方式超越了情境,成為多人多次同樣實施的內容,有可能成為人人相傳、代代相傳的民俗。

2、民俗又具有變異性。

民俗是生活文化,沒有一個文本權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途徑在人際和代際之間傳承,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活動主體必定進行適當的調適,民俗也就隨即發生變化。這種差異表現為個人的,也表現為羣體的,包括職業羣體的`、地區羣體的、階級羣體的,這就出現了民俗的行業性、地區性、階級性。

如果把時間因素突出一下,一代人或一個時代對以前的民俗都會有所繼承,有所改變,有所創新,也就具有了時代性有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比“民俗”、“民間文化”的概念包含的內容要豐富,要寬泛。

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第3張
  

相反“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研究對象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民俗學研究的不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還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都是民俗學研究的對象。這樣的看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並不矛盾。

由於民俗文化的集體性,説到底,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