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2020春節是哪天習俗有哪些

社會熱點 閲讀(1.49W)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上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是辭舊迎新的節日,這不,剛過完2019年的春節,就有很多小夥伴就急着瞭解2020年的春節是在什麼時候了,下面2020年春節的時間表及春節有哪些習俗。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

根據萬年曆的查詢,人們會在2020年1月25日,迎來農曆鼠年的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按照歷年傳統,這一天都會放假。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2020春節是哪天習俗有哪些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放假,目前假日辦還未公佈2020年春節的放假安排。根據以往的慣例春節放假7天,從1月24日(也就是除夕)起至月30日(正月初六)

春節習俗有哪些(全國)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其實我國其他少數民族,如滿、蒙、瑤、壯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同樣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各民族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也更是藴味無窮。

華北地區

北方的春節,除了必不可少的廟會,各地又有多種獨特的習俗。

捏油燈:在山西晉西北的岢嵐縣民間,從正月初十至二月八年級,人們在幾個晚上都要點油燈。嵐縣人捏燈盞,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蕎麪、糕面數種。捏蕎麪燈盞,要捏成形後放在籠屜中蒸熟;糕面,即軟黃米麪燈盞,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後才捏成燈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麪、蕎麥麪做燈。用白麪做的叫“銀燈”,用玉米麪做的叫“金燈”,用養麥面做的叫“鐵燈”。

剪春幡:在南陽鎮平一帶,農村婦女習於立春日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於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誌。

跑竹馬: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流行於山西省內各地。這種活動內容,通過有關資料的證實,至少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山西市農村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活動形式,一般在市中心鬧“火”時在廣場活動,或在街頭巷尾活動元宵節,在農曆正月第十五天。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2020春節是哪天習俗有哪些 第2張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的春節傳統有一種大江東去的豪邁。

隴縣社火:是節日迎神賽會扮演的雜戲雜耍。 “ 社火 ”的淵源是在祭祀土神穀神的活動中,逐步增加其他雜項發揮“歌劇”娛樂廣場。起初,是作為民間祭祀的一種祭祀方式,後來逐漸演變為春節的春節娛樂活動。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未婚女子給新婚女兒的家人或親戚朋友送燈籠,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地區正在開始八至十五個月期間,送燈、燈玻璃燈,宮殿有一對顏色,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破五:意思過了今天過年中所忌諱都破了,正常生產開始於清晨,慶祝槍,但這一天是最嚴重的禁忌日,你不能在傢什麼也不做就出去。今天是新年的最後一天,為上帝燒香,晨、午、晚每次都要鳴炮。

華中地區

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中原地區保留了大量傳統民俗。

漚柏枝:豫西一帶,在第一天的第一個月的農曆的第一個早上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除夕與麥麩或堆放在院子裏的柏樹點燃穀草,俗稱“漚柏枝”。漚柏枝時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從柏枝火上跨過,叫做交叉火力。有些還在醫院裏掛着燈籠,叫。吊燈。據説,掛天燈、漚柏枝、跨旺火可。鎮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凶神

冬舂米:漢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安徽和縣、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後第三個戊日,這是中國農曆第十二個月的第六天,也就是第七天,人們稱之為“洛杉磯日”。這天取水舂米,邁入倉中,故稱。冬舂米是在黃米的基礎上再囤制一次。

放人丁炮:漢族歲時舊俗。流行於安徽歙縣地區。農曆正月八年級,宗族所有的人都聚集在祠堂裏,由總統或代表送去放鞭炮,一般人是三歲。那裏有個兒子,每個人都掛着十個小爆竹,一件掛一百件,取100吉利意;無子在祠堂香火下祖傳牌位。民間認為,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西南地區

在少數民族聚集地,春節習俗也具有很多民族特色。

除夕祭樹:流傳於四川省嶽池縣一帶。每到除夕,餐桌上的食物,首先是祭祖,然後,把每一種食物稍微拿出來,由父母用盤子或小簸箕均勻地切碎,端到最好的樹上再擺上樹。據説今年果樹能開花,果實豐富,財源滾滾。樹後,全家才圍着桌子吃團年飯。

偷菜節:是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習俗,它是在中國農曆正月第十五日元宵節舉行的。節日那天,女孩子們成羣結隊地去偷別人的盤子,禁止偷家庭或偷異性朋友的家庭,因為偷竊食物與他們的婚姻有關。偷來的蔬菜只給大白菜吃,足夠每人吃一頓飯。偷食物不怕被發現,偷來的人不怪他們。人們把偷來的盤子放在一起,做大白菜晚餐。據説誰吃得最多,誰能得得早,蠶是最強壯的,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汲新水:又稱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在西部地區蔓延。農曆新年的早晨,家家户户的新婚妻子或姑娘,拿着一個桶,拿着三根火柱,唱一首歌,去河邊或春天,香,用紅紙把硬幣包好,給水供應,水回頭挑一年過年的負荷。

江浙地區

無論搡槳弄舟,還是燈火舞龍,都透着甜甜的江南水鄉氣息。

點歲燈:漢族節日舊俗,它在揚子江南部的一些地區很受歡迎。新年前夜或本月初舉行第五。在晚上,卧室的燈被稱為“整夜燈火通明”。牀、柱、桌子、廚房、牀下的一般照明。多用紅蘿蔔切成段作盤,插上小蠟燭,也有用陶器盛油點燈的,是一種活性的除夕守歲除夕貼春聯,晚放鞭炮,唱着歌,喝辭歲分歲酒,吃了頓飯。

接青龍:漢族民間歲時舊俗。流行於浙江杭州。每年農曆正月十二,龍到吳山寺,被稱為“紅眼龍燈”。

華南地區

温暖的南方讓冬季的春節也有諸多夏天特點。

賀年酒:舊時瑤族節日風俗。流行於廣西灌陽縣。農曆十二月,兩公斤大米給家裏的頭付錢。是在月初,再付半斤豆腐,豬肉,一名男子送來大蒜螺栓,參加酒會,稱為“吃節日酒”。主持會議。老提姆的人口眾多,抱着一個孩子,帶着一壺酒,兩塊豆腐,一塊豬肉,來向大家拜年。以後村裏分東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吊縫猴:流行於台灣地區的漢族民間歲時風俗。布扎猴的外觀或紅色的布縫成一個猴形圖案,四角的掃帚圖形,春節期間,裝飾品掛在屋檐下。因為“縫猴”與“封”諧音,以圖吉利。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2020春節是哪天習俗有哪些 第3張

古人怎麼過年呢?

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七年級日元旦凌晨起牀後,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行明窗開筆禮、至祖先和各處神佛前拈香行禮、舉行朝賀典禮接受王公百官行禮、向皇太后行禮、接受後宮行禮、在乾清宮行筵宴和看戲,早晨在乾清宮的弘德殿進吉祥餑餑(這裏特指餃子,其中有一內包小錁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除夕當天除了各處拈香和看戲外,要在乾清宮和后妃行家宴,向皇太后行辭歲禮並接受後宮行辭歲禮。

皇帝過年

百官上朝時都統一身穿大紅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紅綠藍三原色任選),通政司也會“不奏事”,大概是把一些日常政務壓後處理。因此雖然並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確是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裏了。

古代過年

其他階級:在農曆除夕夜,人們要“淨庭户,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為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農曆正月七年級,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要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

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其實今人過年一直繼承着前人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在過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