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趣談春節民俗:現代人過春節的十大新民俗(全文)

社會熱點 閲讀(1.08W)

春節十大新民俗,守歲、壓歲錢、廟會、年夜飯……過去的幾千年中,傳統的春節民俗綿延至今,並通過自下而上的表現形式表達了人們內在的情感需求。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在保持這些傳統風俗的同時,也給節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形成了新民俗。

昨天的時尚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時尚就是明天的民俗,今天我們很多嘗試性的東西,如果能夠被更多的人認可、遵守,必將成為明天的民俗,成為時代所賦予的心意。

趣談春節民俗:現代人過春節的十大新民俗(全文)

一,全民看春晚

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人一起看春節晚會幾乎成為大多數家庭的第一選擇,也是很多人揮之不去的一份“過年”情結。從1983年開始,春晚陪伴着中國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的除夕之夜,春晚辭舊迎新也就變成了一種新的“守歲”方式。

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春晚是對傳統守歲習俗的調整,甚至是一種削弱。除夕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特殊時辰,在傳統習俗中,除夕當天老人着正裝領子孫祭拜祖先,然後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家人需圍坐在爐火邊守歲,辭舊迎新。

古時候守歲有兩層內涵,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祝福父母長壽,守歲的風俗,既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又是對新年寄予的希望。但是,這個守歲的風俗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逐漸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民看春晚這一新風俗的興起。

看春晚之後,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共同感受年節的快樂,但可能親情的溝通就相對少了。在全民看春晚的同時,如何讓親情的溝通得到適時的延續,值得探討,畢竟春節最重要的主題是團聚,是親情的溝通。

二,微博微信拜年

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過去拜年大多親自上門拜訪或互贈賀年片等形式,東家進西家出、七大姑八大姨的,在春節期間走上一圈,讓人們在這種走親訪友中體會年節的祥和、熱鬧。但隨着時代和社會的變遷,近幾年來,春節期間以短信、微博或者微信拜年日漸成為主流。

中國祝福網建議,用微信等新形式拜年,發送的內容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把心底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創作原創短信,就能達到誠心誠意拜年的效果。

趣談春節民俗:現代人過春節的十大新民俗(全文) 第2張

三,廟會發展多元化

買年貨、品小吃、賞民俗要想尋年味,還得逛廟會。在北京地區,春節期間的廟會活動已經恢復了三十多年,除了以京味兒為特色的傳統廟會,現在的廟會活動還出現了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藴、具有觀賞性的特色項目,呈現出了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如天壇、地壇的祭天、祭地表演,朝陽公園、歡樂谷等的洋廟會等。

此外,近些年來衍生出的像金源燕莎、東城區文化館、豐台區文化館等室內廟會形式,可操作性和參與性大大提高。

像天壇每年的祭天儀式,都能吸引二三十萬人前去現場觀禮,帶給人很大的震撼。因為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今天人們去廟會已脱離了吃與湊熱鬧的低層次需求,更希望在精神文化上得到滿足。

四,煙花爆竹燃放量減少

“爆竹聲中一歲除”,在春節有“開門爆竹”的説法。爆竹的起源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過,近幾年來統計發現煙花爆竹的燃放量逐年減少,曾經有一個統計顯示除夕到七年級全市共清掃出煙花爆竹垃圾共計1400多噸……

一方面是花炮的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燃放爆竹帶來的傷害不可避免,所以很多人對春節放炮的熱情大大降低,但根本上反映的是市民的文明意識在日漸提高。

由於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污染、噪音污染等問題,很多市民有意識地減少燃放量,應該説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是一種陋習,有改進的必要。

五,年夜飯飯店吃

近年來,在外吃年夜飯已漸成時尚。作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年夜飯以辭舊迎新之名,全家男女老少圍爐而坐,其樂融融。“方便、省事兒”是許多人選擇到飯店吃年夜飯的主要理由。

傳統意義上的年夜飯,其實從臘月初八全家人為年節準備食物就開始了,一家人為一頓飯忙碌,以至於平時捨不得吃的食物都要留到年夜飯當晚,這種企盼和參與的樂趣正是年夜飯的意義所在。

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家庭還是更願意在家吃,那種親情的溝通和創意,那一口家的味道,才是年夜飯真正的訴求,年夜飯中有家味、年味,更有民俗味。

六,中國年走向世界

在國際化大背景下,如果中國的春節已經隨着國人在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而跨越了國家,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和人們喜愛的節日。

在美國、菲律賓、新加坡、巴黎、倫敦等地,中國的春節被定為合法節日,春節期間洛杉磯的唐人街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舞獅舞龍表演,創造節日喜慶的氛圍。

中國年走向世界有利於借鑑國外先進的年節文化,同時是世界人民瞭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七,晚輩給長輩壓歲錢

按照習俗,吃過年夜飯,就發壓歲錢,這是孩子們新年最盼望的禮物。壓歲錢又叫“壓祟錢”,傳説用它可以壓住邪祟,保證晚輩平安度過新的一年。這一傳承千年的習俗,藴含了長輩對晚輩自上而下的關愛。

和傳統習俗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近些年來在不少城市興起的晚輩給長輩壓歲錢。春節期間給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壓歲錢,既能表達感恩之心,這也是傳統春節文化的核心,又體現了孩子對老人的敬畏之心,喚起了人們的尊重意識。

給老人壓歲錢是子女表達孝心的一種形式,在生命教育越來越缺乏的現代社會,讓晚輩給長輩壓歲錢,是特別適合在家庭中推廣的新民俗。

八,出國外地旅遊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我們常説的一句話,春節本來應該是不遠萬里回家團圓的日子,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春節期間出門旅遊,這成為春節期間的一大新民俗。

隨着現代人工作壓力的日漸增大,藉助春節長假出去放鬆一下是很多人的選擇。雖然説春節期間的休閒娛樂也是其中一大主題,出去旅遊並沒有違背過年核心的訴求,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是對春節傳統的團圓主題是一個衝擊。

和休閒娛樂相比,感恩是春節更加重要的主題。在辭舊迎新的時間點上,如何處理好春節期間親情的表達和出門旅遊,即自己樂和全家樂的問題,這是每一個人需要考慮的問題。或者可以在旅行中帶上長輩一起,或者分一段時間旅遊,分一段時間回家陪父母,這也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

九,租友回家過年

過年回家,體驗親情,是在外漂泊的年輕人的企盼。而家中父母則希望,年齡漸長的子女早日帶回“另一半”。為了應對父母關於婚姻大事的囑咐和嘮叨,近些年來,在春節期間租個“男友”或“女友”回家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現象。

要租友回家過年的大多是一些‘剩女’或‘剩男’,這些人每年回家幾乎都會面臨被相親、被催婚的境地,一些自尊心強,又怕父母不開心的‘剩男’、‘剩女’,於是才租友回家。

租友回家過年的背後,一方面反映了當代青年人在婚姻方面的無奈,另一方面也折射了新一代和老一代在婚姻和生育觀念上的差異。其實作為父母親,應該給予子女在婚姻問題上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為他們創造條件,幫他們解決婚姻問題。

十,反向過年興起

車票難買、假期短暫等現實困難常常阻止了外地打拼年輕人回家的腳步。於是,不少異鄉兒女們有了一個新的選擇:接父母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這些年來,“反向過年”——父母們選擇到兒女們家裏過年的新年俗悄然興起。

反向探親其實是一種低成本的過節方式,是對傳統探親方式的補充。從根本上彰顯了農耕社會以根為歸宿或者大事要回家的理念,實際上,春節最大的意義是一家人能夠順利團聚,共享天倫,在哪兒過年其實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