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職場>職場經驗>

社交恐懼 不是因為內向

職場經驗 閲讀(2.13W)

跟人相處很累,帶來的壓力感遠遠大於舒適感路上怕遇到熟人,更怕遇到半生不熟的人人多的地方就會不安,第一反應永遠是躲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擔心自己會出錯害怕麻煩別人,或者別人厭煩的表情,欠的人情總想加倍地還害怕尷尬拼命找話説,常常把天聊死,最後乾脆不説話心裏又很羨慕那些很陽光很活潑,受歡迎的人……

社交恐懼 不是因為內向

類似以上小小的社交,往往需要我們耗費大大的精力去“應付”,身心俱疲。為了擺脱社交中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恐懼的感覺,我們通常有兩種應對方式:

一是迴避。

能躲就躲,能不説話就保持沉默,尷尬了就不停看手機,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我性格內向”。但最終你會發現,越是迴避社交,越會強化你的恐懼。

二是強迫。

在不得已的時候,強迫自己社交,硬逼自己“談笑風生",緊張到渾身冒汗不説,還常常陷入尬聊,給自己貼上標籤——“我不擅社交”。最後感受到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挫敗感,再次躲起來。

很多時候,你以為只要避開社交,躲進自己的舒適圈就好了,或者以為強迫自己融入,次數多了自然變得擅長。

但你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正在讓你陷入“社交恐懼——迴避——強迫尬聊——受挫——徹底恐懼社交——否定自我”的惡性循環當中,你再也無法鼓起勇氣自如地社交,自信心備受打擊,甚至人生際遇也悄悄發生改變。

你迴避社交的同時,也回絕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好萊塢美籍華裔女演員陳沖,曾在《魯豫有約》聊起自己的社交恐懼,讓她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

她談到,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和人相處容易緊張、不自信、不舒服,不能很好的展現自己,尤其是面對異性的時候,交流很不自如,讓自己無意中錯過人生的很多可能,不一定是伴侶、情人,還有朋友,思想的交流機會,成為她的一種限制,至今都覺得遺憾。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你內向社交恐懼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你人生中最大的絆腳石它讓你在好的工作、好的戀人、好的前景面前,沒有能力好好把握,讓你吃很多“虧”。

在領導面前全身不自在,誠惶誠恐,沒辦法自信地彙報成績,看着實力不如自己的人反而得到更多的認可。別人在台前風光無限,你卻只能躲在幕後任勞任怨。

在客户或者合作伙伴面前,感到侷促不安,心裏發虛,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別人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你卻停在原地。

自己有好感的異性,不敢主動接近,越想靠近越迴避,別説讓對方喜歡自己,甚至連朋友都算不上。把一段本該美好的感情埋在心裏爛掉,留下很多遺憾。

人羣中沒有存在感,經常被忽視,很難融入一個圈子。也不敢為自己爭取,不會展示自己,尤其在很厲害的人面前。因此錯失了結識優秀的人的機會,錯過很多優質的人脈。

同時,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長期躲避社交,還會改變大腦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讓性格變得更加敏感、膽小,更容易表現出易怒、壓抑、注意力散漫等狀態。社交恐懼的人,在生活中還更少體驗到快樂,更多地體驗挫敗感,甚至衍生出抑鬱、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告別社交恐懼,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社交恐懼,就像是一個人人為地給自己套上一個枷鎖,把自己牢牢困在原地,無法與人親密,無數次感覺自己是個裝在套子裏的人,變成一座孤島。中國心理學會首批心理督導師施承孫老師,在1997年至今的20多年裏,幫助很多人走出了不敢社交的陰影。

他吃驚地發現,社交恐懼、社交焦慮、害羞、內向的人,其實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想法,是非常優秀和有趣的人,只是自己不懂挖掘。

在經過系統訓練之後,他們同樣可以自信地講話,可以在交往中感到舒服自在,善於用獨特的溝通方式,在人際中游刃有餘,甚至做到比外向者更優秀。

人總是活在關係中,需要與人連接,需要被關係滋養。社交恐懼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個性使然,你只是缺少正確的方法得到改變,那麼好的你,本應該值得更好的生活,別再讓社交恐懼成為你人生的絆腳石。

《21課告別社交恐懼,輕鬆擁有自信社交》。運用擺脱社交恐懼最有效的2種方法——接納承諾療法和森田療法,帶你找到恐懼的根源,快速提升社交自信。

01

接納承諾療法+森田療法

這兩種心理學方法經過大量臨牀證明,是擺脱社交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同時,老師將結合自身多年的臨牀經驗,帶你掌握更多技巧。

02

心理突破+行為訓練,快速提升社交自信

內心的恐懼不是靠説服就能緩解的,行動起來很重要,因此課程設置中,既有心理突破又有行為訓練。

03

輕鬆應對20+種社交恐懼類型

包括異性恐懼、權威恐懼、演講恐懼等等,找到社交恐懼的根源,戰勝內心的恐懼感,收穫更多自信。

有時候,你不願和別人交流,並不只是你性格內向,而是你總是把性格內向當做藉口,以此躲避社交。是你內心對社交的恐懼、迴避,總想躲進自己的舒適圈。不是你有社交障礙,那是不願去改變自己,不願從你的舒適區走出來。躲避社交會讓性格變得更加敏感、膽小,更容易表現出易怒、壓抑。那對心理是不健康的。所以,從自己的圈子走出來,有時候積極地暗示自己要多和別人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