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職場>職場經驗>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

職場經驗 閲讀(6.61K)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我們各個方面都需要用到社交,社交是人們運用一定的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下面跟隨我具體瞭解。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1

1、酒會

酒會經濟簡便輕鬆活潑,起源於歐美,一直被沿用至今,並在人們社交活動方式中佔有重要地位,常為社會團體或個人舉行紀念和慶祝生日,或聯絡和增進感情而用。

2、舞會

舞會以參加者自願相邀共舞為主要內容。在優美的樂曲,美妙的燈光,高雅的舞姿的相互襯托下,人們不僅可以從容自在地獲得自我放鬆,而且還可以聯絡老朋友,結識新朋友,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3、生日派對

生日派對主要是為了慶祝人們生日而舉辦的一種派對。它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慶祝派對了。兒童的生日通常是在家度過的,食物包括軟飲料和甜點等並且非常的美味,成人的生日派對經常舉行在俱樂部內,也有着美味食物、酒飲料和自助餐。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
  

4、商業派對

商業派對由公司或企業經常舉行或在處理商務的站點或在相關的.地點舉行的慶祝派對。這些慶祝可能與事務做的一些變動, 或事務想要支持或宣傳新企業的事業相符。商業人士相信商業派對能促進員工在處理重要事務上的士氣。這可能導致更好的氣質在工作場所和更高的生產力。

5、新年聚會

新年聚會常被主持在人們的房子裏在用來慶祝除夕迎接新年的到來。香檳酒是一個傳統飲料供食。許多旅館、酒吧和餐館並且主辦新年聚會, 和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滑稽的帽子、飄帶、氣球、和一些用來慶祝和活躍氣氛的演員。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2

社交在本質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情社交」,一種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種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且絕大多數人自小產生的社交行為都是源於這種共情類的需求。

隨着一個人年齡的增長,他的共情社交會逐漸的減少;並且在同一年齡與階層中,一個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強、社會地位越高,他的共情社交就會越少。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朋友越少,越長大越難和別人交心;還有為什麼兩個原本社會地位一樣的人,其中一個發達了之後就會疏遠另一個的原因。

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於:當一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獨立時,或是當他社會階層較低、生活不如意時,他需要從朋友那裏獲得情感上的聯結和支持。

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那些越成熟、越獨立的人就越是對共情社交不在乎。

因為他們的人格和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足夠完善,無論是情感還是物質,他們都不需要“朋友”來給他們提供支持。

那麼有些人可能會説了,那還有一些明明心智很成熟、也很熱愛社交的“交際花”,這又如何解釋呢?

那是因為,那些交際花要麼只是單純地喜歡「和很多人一起玩」這件事而已,就和一個人喜歡騎馬、喜歡打球一樣。

他就算不和這羣人玩,和另一羣人一起嗨也是一樣。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 第2張
  

即便他長期的喜歡和某一羣人一起玩,那也是因為就像你騎馬時特別喜歡某一匹,打球時某一球拍用的最順手,僅此而已。

只不過是當面向的對象變成人時,也多多少少的會被摻雜上一些情感的因素。

要麼是他建立這麼多的社交關係只是為了篩選出足夠有價值的「功利社交」的對象,他在做的事情只是依託着“社交”這一表象進行互利夥伴的挑選與關係建立罷了。

功利社交是指為了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種功利性社交在小孩子一開始挑選玩伴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

比如在班級裏面大家都傾向於和零食最多、玩具最多的小孩做朋友;

我們都喜歡和不會欺負我們、不會搶我們東西的人一塊玩;

如果你的乾脆面每天都分給一個小朋友一半而他卻從來不分給你,那你最後會放棄這個朋友;

隨着一個人心智的完善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他會越來越注重社交的「效益性」。

即一段社交關係能帶給他怎樣的利益,和這個朋友繼續交往有沒有價值,甚至是和一羣老朋友一起吃飯還有沒有必要。

「功利社交」有兩個基本前提:

一是“有效”信息的交互傳遞。(這個信息是廣義的,在人際交往中的如語言、情感、物質、知識等都可以包括在這個信息的範疇內。)

溝通的本質就是信息的傳遞。

而有效是功利性社交的一個基本要素。人們產生功利社交行為之前基本上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當我和你產生社交時,我們的交流應該是有價值的,而不是毫無意義的閒扯和浪費時間的各説各話。

一個最起碼的前提是,我們能夠理解雙方所表達的意思。

你和一個沒玩過LOL的人談論補刀和打野技巧,和一個不懂金融的人談股票,你給一個廉潔公正的領導送禮希望提拔你,那麼這樣的“溝通”就是無意義的。

二是較為“對等”的價值水平。

這個價值水平並不僅僅只是指社會地位。它依據的是具體情況和個人的評判標準。

比如你是個百萬富翁,你最喜歡看別人翻跟頭,那麼一個翻得一手好跟頭的乞丐還是白領還是小商販對你而言都是有價值的。

那如果這個翻得一手好跟頭的人也同時渴望一個有錢的朋友,那你們的價值水平就算是“對等”的。

而如果這個翻得一手好跟頭的人視金錢如糞土,他只喜歡會踩高蹺的朋友,那你這個百萬富翁對他而言就是無意義的,你們的價值水平就並不對等。

功利性社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夠從對方那裏獲得一定的利益或是得到幫助,如果一個人和你的差距極大,你很清楚這個人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可能給你帶來絲毫的利益,那麼這段社交關係對於你而言就是無價值的,所以你本能的就會捨棄。

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後,他對共情社交的需求會下降到幾乎為零。舊的社交關係只有在兩個人還能夠產生有效交流的前提下才能繼續維持。大多數情況是:你的那些比你強的朋友默默地捨棄了你,而你也悄悄地捨棄了那些比你弱的朋友。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3

當我們能夠分清這兩種社交時,其實很多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因為許多問題的產生最根本的就在於人們對於社交的認知是不清晰的。

一個最常見、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把這兩種社交類型混為一談。

最常見的就是:有一些人認為他的「共情社交」的朋友為他做那些「功利社交」朋友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

因為你在國外,你的很多朋友不給你代購費找你幫忙代購,你拒絕,他們就説你不夠朋友;

因為你是學英語的,你朋友找你幫忙翻譯論文,你費心費力幫他弄完最後連句謝謝都沒有;

因為你是學攝影的,朋友就讓你“免費”給他拍照,並以“不就是按幾下快門麼”為理由;

這些都是典型的分不清社交邊界的表現。

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社會觀念一向是將功利社交與共情社交混為一談。

“朋友就是要相互幫助的,朋友就是要互相麻煩的啊”這種觀念在國人身邊普遍流傳。當你的一個“共情朋友”向你提出“功利需求”的時候,如果你拒絕就會背上“不夠朋友”的惡名。

社交包括哪些內容 第3張
  

這種人際交往的方式往往還會被美其名曰“夠義氣”、“顯得親切”、“有人情味”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概念。

所以在中國「經營人脈」的方式就是「拉關係」,先和你套近乎,成為“朋友”以後再提出「功利性需求」對方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

這本質上其實就是:試圖通過建立「共情人脈」來從對方那裏獲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換。

正是因為「中國式邊界不清的社交」模式,才會令很多人迷信於“人脈管理”,“為人處世之道”,“社交技巧”等等這些「無用」的雞湯。

那些所謂的面試時撿了紙團獲得了好工作,談生意時對方看你很有禮貌就和你合作等故事,全都是沒有過真正的社會經驗、或是忽悠涉世未深的學生的YY雞湯而已。

老闆、HR、需求方等沒有人是傻子,當一個價值比你高的人決定是否要和你建立「功利性」社交關係時,那隻取決於你在這段「功利關係」中是否有足夠的價值。

老闆招人最根本的看的是你能否將工作做好,即便在考慮你的品行時也是在藉此衡量你在工作崗位中的價值和是否足夠穩定。有禮貌、會説話等這些只能是在你「價值足夠」的前提下才能起到一點兒錦上添花的作用。

並且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化的觀念對於人們思想的革新,現在的中國那些過去的.社交觀念正在逐漸被革新,無論是職場、情場、生活等各個方面人們的思維都更加的偏向於現實性、且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也在逐漸的更加清晰,過去的那一套靠“情分”來辦事的法則已經在逐漸失效。

所以我們要意識到:對於「共情朋友」你只能理直氣壯地向他提出共情類的需求。比如當你難過時可以要求他陪伴你,當你無聊時可以叫他一起玩,當你開心時可以拉着他一起瘋。

但是當你們涉及到「功利性」的交際時,你應當按照「功利社交」的方式去和對方溝通。

你的朋友再有錢,當你危難時他借錢幫助你這從來都不是理所應當的、這也絕對不是他的“義務”,你應該對此懷有感恩,並寫下欠條算明利息。

至於他要不要利息或是把這錢白送給你不要換了,那是他的事情,你應該意識到的是「共情朋友」從來都沒有義務對你做出「功利性幫助」的必要。

而這同時也意味着,當你的「共情朋友」向你提出超出邊界的需求時你完全有百分之一百的權利拒絕他。

決定是否幫助他的選擇權完全在你手上,你不應該為他的不幸或問題負責,你也完全不需要在拒絕了朋友的請求時心懷愧疚,而對方也完全沒有任何的權利因為你不幫助他而指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