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生活常識>

爸爸很重要,家庭教育中不要偷懶

生活常識 閲讀(1.96W)

爸爸也要參與家庭教育

爸爸很重要,家庭教育中不要偷懶

母乳餵養很重要,因為寶寶在母親的懷抱裏的確能獲得情緒的穩定,並且能產生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會依戀媽媽,若滿足不了這種情感需求,寶寶就會母性失調。有種説法是,經歷過母性失調的孩子將來出現反社會性行為或問題行為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學者們一直都很重視“母性失調”。其實這是過分誇大女性作用的理論。

根據鮑爾近年來的研究,母親不只在餵母乳這一點上能夠與孩子形成情緒上的關聯。母親在餵母乳的同時與寶寶進行交流,看見寶寶的表情就能明白寶寶想什麼,聽到寶寶咿呀學語的聲音也能明白寶寶想表達什麼,所以,只要是能與寶寶心靈相通的人,都會讓寶寶產生依戀感。

在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曾有6名半歲大的孤兒被集中營裏的大人輪流撫養。戰爭結束時這些孩子已經3歲了。雖然對大人沒有什麼依戀感,但孩子之間的感情非常好。按照母性失調的理論來看,他們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經歷了那麼多可怕的事情,早應該精神失常了。但戰爭結束後這些孩子並沒有精神錯亂。這意味着養育孩子的責任不僅僅是母親一人承擔,爸爸、奶奶、爺爺、親戚或者鄰居都應該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人們以母親最起碼要給寶寶喂6個月母乳為由,把養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母親。事實上,如果想讓寶寶成長為思想行為健全的人,還需要其他人的努力。假如寶寶在跟母親交流的同時,能與更多的人交流,他的思想將超越母親而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

有個孩子在幼兒園裏畫畫時,在紙的正面大大地畫了自己和媽媽,而在背面卻畫了一個很小的人,他説那個就是爸爸。

老師問他為什麼把爸爸畫在背面,孩子説:“爸爸好像是家裏的人,又好像不是家裏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在家,可早上吃飯的時候又見不到他,所以我就把爸爸畫到背面了。”其實爺爺、爸爸、叔叔等男人也需要多陪一陪孩子,並學會與孩子交流。為了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需要男人和女人的共同努力。

過去,韓國的爸爸雖然從心底裏喜歡孩子,卻決不在表面上表現出來,認為當爸爸就應該這樣。時過境遷,現在的年輕爸爸在外面抱着孩子走是很常見的事情,沒有人會大驚小怪。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照顧孩子是媽媽分內的事,媽媽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爸爸不應該太親近寶寶。但寶寶的個性是在每天的餵養、穿戴衣物遊戲玩耍等瑣碎的事情(其實是很重要的事情)中形成的,而在這些方面爸爸的參與也是必要的。

寶寶與爸爸在一起時能夠學會爸爸的價值觀並能更多地瞭解外面的世界,這能讓寶寶增長不少見識。而孩子“想成為和爸爸一樣的人”的想法,也會對他成人以後的擇業觀和成就感奠定基礎。

韓國的社會規範不以家庭為中心,爸爸經常會加班到很晚,甚至連週末也要加班,所以大部分寶寶只是在媽媽的呵護下成長。很多孩子懂得怎樣與媽媽交流,卻不懂得如何跟爸爸玩耍。爸爸和寶寶呆在一起的時間越短,就越可能錯過養育孩子過程中所能得到的各種經驗和樂趣,造成父子關係的疏遠。

現在不少媽媽也會出去工作,但我認為在寶寶上國小之前應首先考慮寶寶,錯過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很多事情將無法挽回,而且這個時期印刻到腦海裏的經歷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管怎麼忙與累,家長都應該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普遍認為“父親已喪失了權威性”的這個時代,我們應該認真考慮這些問題。父親平時不與孩子交流,疏遠孩子,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孩子,這隻會拉大父子、父女之間的距離。從孩子的嬰兒時期開始,觀察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父母從中感受到的喜悦是從其他任何事情中都無法得到的。人類成長的過程是非常神奇的,而嬰兒時期的巨大變化更是如此。

現在的年輕人一般只生一兩個孩子,所以就更需要爸爸好好珍惜能照顧孩子的每個機會。而且養育寶寶不僅僅是女性的使命,更不需要一天到晚都看着寶寶。再忙也可以利用寶寶醒過來後那一點空閒時間陪寶寶玩耍或給寶寶講故事,哪怕只是説説話,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強百倍。

其實,寶寶和父母的感情好不好主要還是看做父母的能不能理解寶寶,而不是和寶寶待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根據哈佛大學懷特博士的研究,在3週歲以前,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多於70分鐘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會更聰明、更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