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職場>職場經驗>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職場經驗 閲讀(1.92W)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就避免不了需要與人交流。與人交流就需要做好人際關係。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做事是很容易成功的,下面介紹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1

每一個人在這個世上,都不是獨立的存在。從家庭到社會,人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交際圈。這個交際圈,就是構成人與社會的橋樑。

在人際關係中,有些人能夠維持比較長的來往關係,而有些人則在幾次來往之後就斷了聯繫。

這和人的性格、人的目的性有很大的關係。能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和交往的本質有很密切的聯繫。在下面幾種交往模式中,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看看都是屬於哪一種。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1、酒肉模式

人際關係中,有一種叫做酒肉朋友。顧名思義,就是隻有在吃吃喝喝的時候才在一起。這種關係,是很薄弱的一種“友誼”。

酒肉關係的朋友,多半不會有長久的交往。因為人都不傻,不可能看不出來自己所交的朋友是屬於哪一種的。即使短時間內看不出,但一輩子的時間,總會有機會去驗證。

酒肉模式的朋友,只會在有吃有喝的情況下與你交往,但一旦你有事,他可能就立刻躲得遠遠的。因為在他的心裏,不會把你當成真正的朋友,所以也不可能與你有禍同擔,只想有福共享。

所以,這種關係,其實是很脆弱的,在緊要關頭,常常不堪一擊。不過,在這個社會,也離不開這樣的關係,因為這是社會存在的一種常態。人如果不經歷,也不可能去領悟。是吧?

2、利益模式

這種模式,一般發生在並不是很熟的朋友或者生意場上。利益模式,很明顯就是來往的關係是以利益為中心的。

比如説,我需要的,你正好有;你需要的,我也正好有。這種關係雖然有點“赤裸裸”,但相對來説,還是比較透明的。因為,你明確地知道這是利益關係,也就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和情緒去放在這上面。

利益,永遠是最現實的東西。如果你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那麼你的.身邊就會圍繞一羣正好需要的人。

同樣,當你的價值被利用完了之後,或者就會有人離開你的身邊。這些都是很現實的情況。但人如果能夠明確這樣的關係,就不會為之傷感。因為利益之上,沒有什麼感情可言。

3、人情模式

人情模式,在社會中也是很常見的一種交往。人情來往,多發生在親人或者朋友、同事之間。

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情來禮往是最普通的交際。中國人講究人情,能夠相互幫助的就説有“人情味”;如果沒有能夠幫上的,或者不願意去幫的,就説這人沒有“人情味”。

所以,人情其實是人際關係中比較麻煩的一種交往。我們説過,人不是獨立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既然不是獨立,就必然有所牽扯。這種牽扯,就是人情的來往。

人情模式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彼此之間地位相當的。這樣的一種關係,都知道是有來有往,是最普遍的一種你來我往的模式。

比如親戚或朋友之間,有好事的,相互到家慶祝,這次來我家,下次可能就到你家。誰家有個好事喪事的,也會互相走動。

第二種是地位懸殊的。比如家族裏有人當官的,或者做生意比較大的。這個時候,可能會有更多的親戚或者朋友來“交往”。

這種來往,也是帶着很明顯的目的性的。當然是指這些親戚或者朋友。但對於身在高位或者做生意成功的人來説,他或者就不太願意去做這種人情來往,因為他會覺得自己是被“索取”的一方,所以心裏總會有些平衡。

但有時,又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去交往,比如人找人,人託人之類的,讓他不得不去應付。

4、走心模式

最後的一種人際關係,才是世間最温暖最實在的模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在於金錢,也不在於利益,而是完全用心去關懷對方,去體諒對方。

前幾天,朋友對我説,她有一位同學,畢業二十多年來,每年她生日,都會給她發信息。雖然平時不太聯繫,也從來沒有找她辦過什麼事,但每年她的生日,從沒有忘記。有時候,她甚至覺得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感動。

朋友説,也很希望能夠幫到這位同學,但這位同學説,什麼都不用她幫,只要彼此過得好就可以。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第2張
  

在最近的幾年,她們每年會見兩次面,就是在兩人生日的那兩天一起吃頓飯,共同回憶一下學生時代的青春歲月。吃過飯後就各自回家了,因為她們在不同的城市

朋友説,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可以温暖一輩子。是的,這是最沒有功利心的一種走心的交往。這是世間最能讓人心柔軟的一種交往。而這種關係,也是最可以長久的。

這個社會很複雜,也很現實,但是人的心中,總有那麼一塊柔軟的地方,來存放温暖和感動。倘若這世間,能夠用心去交往的人際關係越多,或者整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單純,越來越美好。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2

什麼是人際交往?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説,人際交往的含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

從動態的角度來説,人際交往是指社會生活中人與其他人的信息交流以及物品交換的過程。

從靜態的角度來説,人際交往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過程。而人際交往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在此過程中個體獨有的、特定的一種和交人際往行為相關的方式。

雖然説成百上千的人有成百上千種人際交往模式,但是各種模式也有相通之處,將其歸納而言大概有四種最簡潔的人際交往模式。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第3張
  

1、以禮待人,勿以貌取人

在人際交往中,下意識的動作和行為都會給對方不一樣的感受,禮貌是良好人際交往的必要條件。

相比於公眾場合大聲説話和隨地吐痰的人,人們更傾向於和謙和有禮的人相處。

禮貌的交往模式中也需要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也類似於心理學中的“第一印象”。

人們很多時候判定與自己進行交往活動的人都是根據第一眼來決定的,我認為他看起來如何如何,便判定此人便適合或者適合與我繼續交流。

但是很多時候人不可貌相,須得做出更加全面的瞭解才能進行判斷,而不是一眼定生死。

2、適度表達,也學會傾聽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自我暴露”,它是指人們向其他人真誠的坦率的展現自己真實的信息。

在人際交往中,適度的自我暴露,也就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你和別人的交流交往活動起到助推作用。

但也不能一直表達自己,讓別人沒有表達自己的機會,適度的表達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平衡表達與傾聽的關係。

每個人都有自我表達的慾望,在他人進行表達時,也應給予一定的尊重,這時候停下來認真聽他人的表達,可以讓對方明白自己現在的表達是有意義的。

在一定程度上對方會更願意和你進行人際交往活動。

3、做好自己,更順其自然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我們也要容忍別人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並非刻意的'失誤。人無完人,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做到符合某個行為模式,但是別人怎麼選擇都是自由的。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第4張
  

或許他與你三觀不一致,或許他有自己的人際交往模式,不應該去刻意的讓別人改變他自己,從而來順從你的意願,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我中心傾向。

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羅傑斯倡導的是以人為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的意思,尊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不用苛責的規則去過分要求他人。

畢竟舒適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與自己繼續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條件。

4、投桃報李,要適度互惠

在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原則中有一個原則是功利原則,它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社會交換活動。

我們在交流中互相交換彼此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物質財富,或者我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互相進行精神上的安慰陪伴等等。

可以是物質上的互換,例如花錢買菜;也可以是精神的互換,例如朋友關係和親人關係。

當你在某段關係中過度付出時,對於承受者來説會造成一定壓力,對自己來説也會讓自己變得很疲憊。

人際關係的四種模式 第5張
  

因為你們的信息交換和精神交換不對等,光有人投桃,並未見有人報之以李,那麼這段關係也不太可取。不對等的交換會是一種讓人變得很疲憊的人際交往模式。

也就是説當他人對我們進行了幫助或者提供了我們當時很需要的事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回以對方認為有價值的事物。

簡而言之人際交往中需要禮尚往來。

總而言之,一種簡潔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身邊的團體,甚至是更好的融合當今的社會,我們是社會中的人,必然要學會如何與其他人更好的相處,更好的進行人際交往活動。

當然人本主義學家羅傑斯提倡以人為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模式無可厚非,不過完善自己的不足,學會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其實也是給自己以後的發展和以後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機會與選擇。

作為社會中的人,我們也無法脱離社會獨自存在,所以學好人際交往也是人生裏面一門很重要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