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古代有這樣的講究

社會熱點 閲讀(2.77W)

古代男子的弱冠之年是多少歲,相當於現在男子的二十歲,年滿二十歲就代表成年了,要參加成年禮。古代男子的弱冠之年是多少歲也是十分有講究的,弱冠之禮過程複雜,但都代表對剛成年男子的美好祝願,是一個很鄭重的儀式。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簡介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歲的年紀,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後,要在自家的宗廟裏舉行加冠禮。一般來説,加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特邀德高望重的貴賓為行冠禮的男子加 冠。在加冠的次數上,分別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該男子往後開始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古代有這樣的講究

三次加冠結束後,特邀的貴賓還要向行冠禮的男子宣讀祝詞,賜予他一個美字,寓意他在未來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禮的時候,要將頭髮盤成髮髻,然後再帶上帽子,這樣方能稱之為冠禮。

男子的弱冠之年:20歲

弱冠之年的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説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

古代男子20歲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叫作“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弱冠之年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代表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古代男子年至二十就是弱冠之年,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

古代弱冠之禮的講究

弱冠之年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裏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古代有這樣的講究 第2張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弱冠之年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衞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擴展資料:描述人們其他年紀的古説法

1、孩提:一般指的是2——3歲的兒童。

2、垂髫(tiao):一般指的是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

3、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少女(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4、豆蔻:一般指的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年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5、束髮:一般指的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

6、及笄:一般指的是女子十五歲。(女子拾伍歲行笄禮,表示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女子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此稱女子15歲為‘及笄’,也稱“既笄”)

7、弱冠:一般指的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8、而立:一般指的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一般指的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10、知命:一般指的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順:一般指的是六十歲。

12、古稀:一般指的是七十歲。

13、中壽:一般指的是八十歲。

14、耄耋(mào dié):一般指的是八九十歲。

15、期頤:一般指的是一百歲。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古代有這樣的講究 第3張

弱冠之年的感悟言語

1、把時間分給靠譜的人和事。

2、把周圍的人過濾一遍,縮小朋友圈

3、善於與人溝通,適度採納別人意見。

4、與跟生命有關的人耗着,少與生命無關的事耗。

5、多想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想不透就繼續想。

6、超過10個人的飯局儘量少參加。

7、與人為善,善於吃虧。

8、什麼事情都可以拖一拖,沒必要那麼着急,事緩則圓。

9、杜絕事必躬親,學會抓大放小。

10、減少被別人利用的次數,學會減負。

11、不要認為自己比別人做得好,即便你很出色。

12、減少蝸居時間,親近大自然。

13、常問自己,誰對我有恩還沒加倍報答。

14、儘量減少與性格孤僻、心態扭曲的人接觸。

15、經常笑,學會向比自己小的人稱哥稱姐,以保持年輕心

16、這輩子做優秀之人,所以努力勤勞是支撐點。

17、常抬頭看太陽,保持陽光心態、陽光思考、陽光做事、陽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