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生活常識>

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做到的7點

生活常識 閲讀(2.57W)

1、以積極代替消極

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做到的7點

應積極的發展兒童的才能,積極的提高兒童的興趣,可用暗示、啟發和鼓勵,切勿消極的批評和抑制他們,因為這樣子有時候會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2、讓兒童使用自己的手腦

大人代替小孩子做的害處是:剝奪了他們肌肉發展的機會;養成他們怠惰的習慣;養成他們不知勞苦的習性;阻止他們發展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陳鶴琴提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所有的學習,都要靠做。

它強調注重幼兒直接經驗的掌握,所以家長應積極地鼓勵幼兒去實踐,去獲得直接經驗。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想。我們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動,十之八九都是習慣。比如早上起來,穿衣服是習慣,刷牙是習慣,吃飯是習慣,走路是習慣,寫字是習慣,睡是習慣,所有的一切,都受習慣的支配,思想的時間卻是很少。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在適當的時候再進行指導。

為此,我們應讓兒童自己去認識世界。他自己所獲得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3、要給孩子做個樣子——以身作則

兒童是富於模仿性的,父母和子女天天朝夕相處,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監督,其言行舉止難以完全迴避子女。因此,做父母的,要禁止兒女不要做什麼事,自己要先不去做;要教兒女做什麼事,自己總要先去做。也就是説,父母要處處、時時、事事以身作則樣樣都要自己先做樣子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非常重要,決定家庭教育的成敗。所謂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

4、注重第一次

俗話説的好,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以後就容易做錯。許多孩子養成的種種壞習慣都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學的時候,老師或父母沒有及時去糾正他們才導致的,以至於後來一錯再錯,長大後就更難改變了。

比如某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一開始握筆用四個指頭,他的老師和爸爸媽媽都沒有注意到,所以沒有及時地去糾正他,後來,他換了一個幼兒園,那裏的老師發現了他的壞習慣,用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才把他糾正過來。如果一開始老師和家長就注意到,及時幫他糾正,也許就不用5個月,只用5個星期就可以了。相反,如果這個老師也沒注意到,沒有替他糾正,那麼恐怕到後來用5年的時間還不知能不能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就得教好,奠定較好的基礎,為以後做好準備工作。

5、不要有例外

陳鶴琴指出: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對於處在小年齡段的幼兒來説,他們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養成壞習慣。往往養成一個好習慣要用上很長時間,而養成一個壞習慣,卻只需幾分鐘的時間,甚至更短。

所以,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破壞力極強,有可能會前功盡棄。

6、多接近自然和社會

陳鶴琴認為,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是養成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他説,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每一個人都應當向它們領教,向它們探討。

7、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持之以恆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我想小貓釣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是因為它沒有恆心,所以它一點收穫都沒有。如果只知道應該這樣做而不去付諸於行動,或者只有理論,大道理一大堆,卻不去實踐,都是沒用的。只有不斷地去做,養成習慣了,然後才會有突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