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親子>育兒>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育兒 閲讀(3.01W)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媽媽對於爸爸的粗心大意不放心,不敢把孩子交給爸爸帶,殊不知,父親同樣可以把孩子照顧得很好,甚至爸爸帶娃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多好處。下面來看看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1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爸爸在家庭中多扮演着“責任承擔者”的角色,一旦孩子與爸爸的接觸過少,家裏沒有爸爸做“負責任”的榜樣。

孩子果斷、有節制、勇於擔責並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展,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情緒穩定、更獨立

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除了更願承擔責任、更有主見,心態也更寬容和開放,思維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邏輯,獨立性也優於媽媽帶大的孩子,而這一切都是未來職業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多數男性帶孩子採取的是“放養模式”,孩子吃東西弄得滿身都是,爸爸也不會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嘗試盪鞦韆,爸爸多數會鼓勵,而不像媽媽會因為安全問題“碎碎念”。爸爸的寬容給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嘗試全世界”的'暗示,讓孩子的“主見”受到了肯定。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係不好,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

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離異之後很少來看孩子,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一週都見不到一面。

而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温柔、關懷、細緻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從爸爸那裏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

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媽媽往往會罵他一頓。而爸爸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教他把玩具裝好。另外,爸爸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也會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

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跟爸爸關係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裏傳承來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親在工作繁忙之餘也要抽出時間來參與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在孩子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不能缺席。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一直擔任着一個重要的角色。從研究來看父親能讓孩子在成長中具有更大的優勢,這應該是每個父親都應該引以為豪的事情。與此同時,媽媽和婆婆的參與也是重要的,相結合的方式也會很好,也會給孩子創造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2

第一,爸爸帶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學習的媽媽們應該都知道,3歲前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發現:對於孩子最初的語言發育,爸爸的作用更大。《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裏面也提到:“孩子2到4歲語言發展期,如果父親參與教育越多,他的孩子在一年後的語言測試中得分也越高。”

什麼原因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媽媽:“寶寶,吃飯飯才能長高高哦~”

爸爸:“這個肉好吃,來張嘴,多吃飯才能長大個兒。”

看出來了吧?媽媽們在跟寶寶們説話時,很容易使用寶寶語,而爸爸更傾向使用正常的成人語言。對話中出現更多陌生的詞彙,才更能刺激寶寶去思考和模仿。

第二,爸爸帶娃更有利於啟迪大腦,幫助良好性格的養成。

爸爸帶娃玩兒的時候總喜歡整一些“托馬斯全旋”“空中轉體360度”的高難度危險動作,但這些遊戲在孩子看來,可比和媽媽一起坐旋轉木馬要有趣得多。而且啊,和爸爸一起玩的獨特之處在於,爸爸會更多地鼓勵孩子去冒險和挑戰,讓他們在遵守規則的同時多嘗試探索新事物。他們不拘小節的“沙雕”風格不僅容易討孩子的歡心,也有利於啟迪孩子的大腦,培養孩子獨立性格的養成。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第2張

“蟑螂啊?有啥可怕的,我們一起把它抓住!”——“大膽”的爸爸,鍛鍊了孩子的勇氣;

“想喝水?自己去倒,順便幫我倒一杯。”——“懶”爸爸,成就了孩子自立更生的能力;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啊,一會兒就不痛了。”——“硬心腸”爸爸,培養了孩子堅韌的性格。

回憶下我和老公帶娃的經歷,確實是這樣的,上週末我和老公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想玩攀巖。

你看,就這樣簡單的.一句回答,就會讓孩子們把爸爸劃為自己的遊戲夥伴。心理學家羅斯帕克跟蹤研究美國加州390個家庭發現,爸爸陪伴玩耍更多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和情緒控制更好。所以啊,爸爸絕對不是育兒的旁觀者,而應該是參與者。

所以不妨放心把娃教給看似不靠譜的爸爸,這些“不靠譜”背後的教育意義是很多“靠譜”得不來的。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3

父親陪伴的孩子性格剛毅

通常情況下,女性的性格是陰柔的,而男性的性格是剛強的。孩子小的時候正是性格養成的時候,和什麼性格的人呆久了也會沾染這些性格。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第3張

假如孩子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那麼孩子接觸到的是陰柔的性格。時間久了,性格就會變得陰柔,缺少那種男人的陽剛之氣。這一點國外的教育學家早就開始重視了,國內一些幼兒園為了培養男孩的剛毅性格也在積極招聘男老師。

父親陪伴的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年齡小,對未知事物是充滿好奇與恐懼的。母親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柔弱嬌小,這樣一來孩子和母親單獨在一起內心的感受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第4張

而父親則不同了,父親給孩子的感受是高大威武。這樣一來孩子內心就會有充足的安全感,做事情膽子也比較大一些。時間久了之後兩個人處事方式將會截然不同,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不容易挺身而出。而有父親陪伴的孩子,遇到困難不會退縮,勇往直前。

父親陪伴的孩子獨立性強

孩子遲早是要踏入社會的,在社會當中生存要一個人面對很多事情。所以孩子在從小應該培養獨立性,但是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獨立性要差上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第5張

我們先來看看母親的陪伴方式,母親是女性,女性做事一般都非常細緻,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會考慮得特別周到,這樣表面看起來孩子是非常享福。但實際上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沒有什麼獨立性的。

孩子在母親的陪伴下逐漸變得懶惰,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遇到事情也總是向母親請教,踏入社會由於缺少獨立性很容易人云亦云。而父親通常情況下比較粗糙,很多事情會去處理,但不會處理得那麼細緻。比方説孩子摔倒了,如果換做母親則會用手去扶,而換做父親則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正是看上去粗糙的管理方式,才增加了孩子的獨立性。

有父親陪伴紀律性更強

在社會當中,一個有紀律性的人,發展的往往比一個懶散的人要好。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在紀律性上要好於沒有父親陪伴的。因為母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是温和的,柔弱的。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母親往往是以教育的方式疏導。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卻起不到震懾作用。再加上母親心慈手軟,所以犯了錯誤的'孩子一般也不容易改正,這在中國古代叫做慈母多敗兒。

但是父親的管理方式和母親完全不一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親就會嚴厲地斥責。這樣一來給孩子很大的震懾力,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還有就是當孩子犯了大一些的錯誤的時候,有些父親甚至會體罰孩子。父親體罰孩子孩子會感覺身體上的疼痛,這樣能讓孩子長記性,知道犯錯的嚴重性,下次在犯錯之前就會想到體罰的痛,所以就不容易再次犯錯。這樣一來被父親管教過的孩子對於錯誤有着更深刻的認識,在組織性和服從性上,也比一般的孩子強。踏入社會之後,在團體工作當中優勢就比較明顯了。有組織有紀律的人,更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

為什麼爸爸陪伴的孩子更聰明些 第6張

以上給大家列舉的就是父親陪伴的一些優勢,其實近些年國內外的教育研究機構已經做過類似的實驗。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都佔有優勢,長大成人踏入社會之後也更容易獲得成功。遺憾的是很多家庭由於工作需要,父親只能外出打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對於那些父母都在身邊陪伴的孩子來説,他們無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