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娛樂明星>明星>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

明星 閲讀(2.49W)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董卿在出席麥家新作《人生海海》座談會時,在舞台上時刻綻放着從容大氣、知性優雅魅力的她,談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時也少有地流露出情緒。那麼,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

近日一段董卿談原生家庭的視頻曝光,視頻中,董卿説父親對自己的苛刻超出想象:“不要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這種教育方式讓她到現在還會出現自卑情緒,“我要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覺得踏實”。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

董卿還談了談自己的高中生活,在父親的苛刻要求下,從高一到高三,董卿每個寒暑假必須要打工掙錢。一般會去賓館當清潔工,每天收入只有一塊錢,一個月才能掙到三十塊錢 。在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下,以至於讓她到現在還經常會出現一些自卑情緒。即使現在在工作領域已經小有成就,但還是時不時會自卑。

董卿是他們家的獨生女,而爸爸是知識分子,沒理由養不起女兒。但是,吃苦教育在她爸爸的意念裏是根深蒂固的,他認為人生一定要吃苦,將來才會有更好的成就。

於是,董卿就算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自己完成不了的目標,還是被爸爸壓着完成,她在成長之後,依然理解了爸爸,因為她的爸爸出生於一個漁民家庭,小時候窮到沒飯吃,爸爸沒有成年,卻要出工幹活,早上出去打魚,收網回來有魚賣,然後才能吃早餐去上學。晚上點着油燈做功課,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學者。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 第2張

而董卿在這個原生家庭的影響下,成年後的她擺脱不掉原生家庭的影響,只要自己做得只是比普通人好一點點,自己也會認定是為失敗,一定要比別好很多,自己才會有安全感,所以經常會不自信。

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

據悉,董卿讀完《人生海海》後深有感觸,她認為書中每一對父子關係都耐人尋味,由此也引發董卿對自己“原生家庭”的感慨:“父親對我的嚴厲和苛刻程度超過一般人的想象。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樣苛刻,從小讓我不要照鏡子,也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要有任何文體活動。”董卿還透露,從高一到高三的寒暑假期間,父親都讓她去打工,到賓館裏當清潔工,每天掙1塊錢,一個月也就掙30塊錢。

董卿談原生家庭是怎麼回事:董卿談原生家庭説了什麼 第3張

實在難以想象,在大家面前一向呈現出從容不迫、知性優雅形象的董卿,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做着清潔工會是一幅什麼樣的場景,不過可以想象出當時的董卿對父親的憤懣怨恨,但是董卿談到他們父女最終和解了:“後來我發現自己和父親是很相似的人,從我未成年到成年,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後,和解的過程只用了很短的時間。”董卿覺得和自己的父親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父親的要求很高但當時的董卿做不到。她也理解了父親為什麼會這樣對她,董卿的父親出生在上海崇明縣一個農村家庭,家境貧困,每天起早貪黑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學習,最終考上覆旦大學新聞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在我父親看來,人必須要刻苦,必須要吃苦,人要過夠苦日子後來才能有好日子過。他(對我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改變了。”董卿説。

不過,儘管已經和父親和解,但原生家庭仍然在董卿身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讓她一直有自卑的情緒,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董卿覺得只有自己要比別人做的好很多很多,心裏才會覺得踏實,“我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所以做很多事情只能用命去博,把事情做好。”

麥家説:“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着才需要勇氣。”而董卿則説:“真正勇敢的人,從來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着眼淚繼續奔跑的人。”原生家庭已經是當下一個熱詞,上一代人的素養、知識以及生活經驗所形成的對待子女的教育方式和相處方式,與下一代人往往格格不入,甚至造成痛苦。但真正勇敢的人,是在經歷家庭、社會和生活的錘鍊之後,仍能從中汲取力量,讓自己成為更強和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