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社會熱點 閲讀(5.1K)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在所有的水滸英雄當中一般的都是出於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被迫的走上了與朝廷統治背馳的一條路,作為水滸英雄中的一員,宋江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放棄自己的官職背上草寇這個稱呼,那麼宋江被迫上樑上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宋江去樑上的真實原因

宋江因殺閻婆惜,被髮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宋江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販賣棗子之事事發,宋江把官軍何濤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梁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及一百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做了副頭領。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第2張

宋江的生平簡介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後因私放晁蓋等人,被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輾轉周折上了梁山。晁蓋死後繼任梁山大寨主,主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最後被高俅等奸臣設計用毒酒害死。 宋江在歷史上也實有其人,隨着宋人話本特別是《水滸傳》的廣泛流傳,宋江和梁山英雄贏得了人們的傳頌與喜愛。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第3張

正史上宋江的真實結局

宋江堪稱是位家喻户曉的人物,在小説《水滸傳》裏,他率領眾多梁山好漢,幾次打敗朝廷大軍的圍剿。但你絕然不會想到,在真實歷史中,宋江等人竟然是被一位書生打敗。宋江率軍四處轉戰,來到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境內。宋江的起義軍截獲十幾艘官軍大船,並聲言要攻打海州城,不想卻遇到了他的人生中的剋星,海州知州張叔夜!

張叔夜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卻好讀書,喜言兵事,後來憑藉祖蔭擔任蘭州錄事參軍,在西北地區屢獻奇策,使得蘭州一帶安然無事。此後張叔夜歷任知縣、知州等地方官,被賜予進士出身,奉命出使遼國。但因張叔夜剛正不阿,與權臣蔡京發生矛盾,因此被貶到海州做知州。

面對宋江的進犯,張叔夜顯得非常沉着,他一方面派出間諜洞察宋江的動向,另一方面招募近千名死士,在城外設下埋伏。張叔夜先派兵輕裝前往海邊,引誘宋江軍隊離船交戰。同時他命令部分士兵潛匿在海邊,等宋江軍上岸交戰時,放火焚燒宋江的船隊。宋江哪裏知道是計,他見宋兵軍容不整,於是率軍離船出戰。

宋江率軍一路追殺,突然見後面火光沖天,船隻被燒,全軍立刻沒了鬥志,此時張叔夜埋伏的死士從四面殺出,宋江軍大亂。混戰中宋江的副手被擒,宋江見後路被短,全軍潰敗,無奈之下只得投降。

宋江等人最後是死是活,我們不得而知,但張叔夜的結局是有史書明確記載的。1127年,金兵南下,張叔夜率兵勤王,但因力量懸殊,最終失敗。徽欽二帝被擄走的同時,金人見張叔夜抗爭不屈,於是將他一同擄走。目睹國破家亡的慘象後,張叔夜最終絕食身亡,時年63歲。

宋江為什麼上梁山:歷史上宋江真實上梁山的原因以及最後結局 第4張

小説中如果沒有招安這部分的描寫,水滸絕對不可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至於招安的對錯,真不好説,因為108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就連上梁山的初衷都不一樣。呼延灼、盧俊義、關勝、孫立等是得了宋江招安的許諾才上山的,林沖、晁蓋七兄弟等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大部分都是仰仗宋江名義上梁山的。這其中晁蓋七兄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李俊等都反對招安,楊志、關勝、呼延灼、盧俊義等渴望招安,其他的都是湊熱鬧,招不招安對他們沒影響。宋江曾和晁蓋説:“正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大哥不得不為兄弟們的歸宿着想啊,難道哥哥想讓他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揹負着一個賊寇的罵名嗎?”。古代人對名分很看重,所以宋江的初衷沒錯,因此征討方臘時,雖然很多人不情願去,但念在兄弟情義上還是去了,尤其武松的一席話更是讓人潸然淚下:“若半路離哥哥而去,顯得武松是個薄情寡義之人,如今江南以定,哥哥總算功德圓滿,回京造冊,就莫寫小弟姓名了。”雖然梁山好漢的結局很慘烈,但九泉之下總算對祖上和子孫有個交代,有人説宋江為了名利送了兄弟性命,但是當他喝下已知的毒酒時,一切都明瞭了。招安是最好的出路,雖然結局慘烈了些,但正是這些慘烈才成就一部經典鉅作。如果水滸只是一部簡單的眾好漢打家劫舍的小説,它絕對沒有如今的高度,水滸因招安而精彩

總結:宋江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人物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裏頭都記錄了關於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張守《毗陵集·祕閣修撰蔣圓墓誌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上記載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宋史·張叔夜傳》所敍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歷史上也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通過宋《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後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鬥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

起義的影響不算小,起義的中心區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里左右,嚴重威脅着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在北宋江是比較發達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游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佔據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於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説明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