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關於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

社會熱點 閲讀(8.85K)

究竟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關於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據悉,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説到印刷術大家並不陌生,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被世界各地人民所熟悉,但説到印刷術到底是誰發明的?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北宋時期的畢昇,其實説的精確一點應該是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關於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

至於畢昇之前的印刷術到底是誰發明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都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而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從而成為四大發明之一!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

在北宋時期,我國的畢昇力圖改進雕版印刷的不便。他經過反覆實驗和創新,加上自己作為陶匠的經驗,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印刷法,就是活字印刷術了。他用膠泥做出了很多大小一致的毛坯在它們同一面刻上不同的字,再燒硬就成了活字字模。需要印刷時,根據內容排列字模即可。常用的易重複的字可以事先多準備幾個相同的字模。遇到生僻冷門的字,也可以用的時候再現刻燒製,也還是比雕版來的方便。活字更可以反覆使用,如有損毀,再做出替代的字模即可。

畢昇確定使用陶土字模以前也嘗試了木活字,但因為木頭的獨特屬性。內部的紋理密度並不固定,雕刻難度比較大。而且木頭的材質吸到墨中的水份會變形等諸多不便到因素,而最終選擇了用泥土來製作。畢昇的發明為我國古代文化都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關於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 第2張

在此之後,各種材質的活字也一一出現了。像是錫,銅,鉛等金屬材質的活字。元朝時期王禎製作出了木活字。他還發明瞭轉輪排字盤,使得工人坐在輪盤之中轉動排字盤就能進行排版工資,大大提升了印刷的效率。這些都出現都是以畢昇的發明為基礎才得意實現的。因為這些貢獻,活字印刷術也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畢昇資料介紹

畢昇,出生在北宋的哪一年,已經搞不清楚了。去世的年代大約在公元1051年左右,他是一個印刷鋪子裏的手工工人,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畢昇之前,已經有了雕版印刷。中國人早就有了印章和石刻。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印章和石刻就已經開始使用,春秋時的秦國,就有石刻文字。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把重要的儒家經典刻在46塊高大的石碑上,作為範本,稱作《熹平石經》。也就是在熹平年間,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摹印就是把經書文字刻在石碑上,用墨汁和紙張進行印刷。

這比抄書快,但印出來的是反字。經過改進,有了拓印。拓印就是石碑上的文字用陰文正寫,先將浸濕了的紙覆在石碑上面,用手輕輕拍打,使紙透人石碑崢隙處,等紙幹了以後,把墨刷在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印刷就完成了。

其實,雕版印刷術就是印章和拓石兩種方法的結合。這石碑,應當説就是原始的雕版。當然,真正的雕版印刷術,雕版選用的是質地堅硬的木料,在上面刻上陽文反寫的文字,覆紙加墨印刷,就成了書。大約這是到了隋朝(公元600年前後)才有的。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關於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怎麼發明的 第3張

雕版印刷術,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它的發明,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它可以印出幾百、幾千本同樣的書。不要説抄書,就是拓印和它相比,也只好甘拜下風了。它對傳播文化、交流思想,保存文化遺產都起了重大的作用。畢昇生活的宋朝,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時期。不但官方用它印書,民間也用它印書。但是,這種方法也有缺點。費工費時不説,好幾年刻成了一部書,發現了錯誤,也沒有辦法改,或者聽之任之,或者重刻,都不好辦。而且刻一部書要大量的木板,比如刻一部《大藏經》,就用了13萬塊木板。

畢昇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他決心要改變這種情況。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實際的試驗,探索,終於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分為制字、排版、印刷、回收活字4道工序。畢昇是用膠泥刻字,他不用木頭來做。他經過試驗認為,木料的紋理有疏密,沾水後高低不平,而且與松脂、蠟等相沾連,不容易取下來,而膠泥卻不然,紋理均勻,用完後上火一烤,藥溶化後用手一拂,字印就會全掉下來,乾乾淨淨的,下次還可再用。

膠泥刻字,字跡凸出的部分薄如銅錢,用火燒硬,一個字是一印。每個字都有好幾個印,而每個印都能用好多次。有的常用字如“之”“乎”“者”“也”,備有20多個印。不常見的字臨時燒刻,轉眼可成。

印刷前先準備好一塊鐵板,上面覆蓋松脂、蠟和紙灰的混合物。印的時候,先在鐵板四周放。上鐵框,畢昇把它叫做“鐵範”,把字按照需要擺在鐵範裏,擺滿一鐵範就是一版。然後把版放到火上烘烤,等版上的松脂和蠟等熔化以後,再用一塊平板把字壓平。取下來冷卻後,膠泥做的字就固定在了版上,就可以塗墨印刷了。而畢昇經常是準備兩塊鐵板,當一塊在印刷的時候,另一塊就在排字,第一塊印刷完了,第二塊就已經準備好了,“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由於這種字是一字一印,所以發現了錯誤可以及時調換,不影響整個版面,簡單易行。這種活字印刷的方法,“若止一、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用過的活字,畢昇把它保存起來,放在木格子裏,按韻分類,貼上標籤,下次用起來非常方便。

畢昇的字印被沈括的子侄輩保存了下來,但他的活字印刷術卻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直到元仁宗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山東人王禎,在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原理的啟發下,創造了木活字印刷術。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開始使用銅活字印刷,到了十六世紀,又出現了鉛活字,使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得到了改進,並且推廣開來,振興和發展了我國的印刷事業。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他們把畢昇的泥活字叫做“陶活字”。後又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傳到歐洲,十六世紀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到澳洲。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傳遍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和成就一起載人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