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旅遊>社會熱點>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世家豪門名門和望族分別啥意思

社會熱點 閲讀(1.08W)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盤點

關於百家姓,我們聽到過不少,下面列舉了中國從古至今從未衰落的13個姓氏名門望族。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世家豪門名門和望族分別啥意思

1、“李”姓

唐朝國姓,全球第一大姓氏 ,人數極多,分佈極廣,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億人。

2014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李姓人口有9276萬,佔全國總人口的7%。

除中國外,在韓國、朝鮮、越南、東南亞、加拿大、歐美華人中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尤其在加拿大,李姓為第一大姓,在韓國,朝鮮李姓總計人口超過900萬,為第二大姓。

2、“馬”姓

馬姓為中國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9位。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之一。

關於漢族馬姓的姓源,《姓纂》記載: 漢族馬姓源於嬴姓,系承趙奢。

由此看來,馬姓先祖是2000多年戰國趙國馬服君趙奢,所以,趙奢為後世漢族馬氏的始祖。發源地則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世家豪門名門和望族分別啥意思 第2張

3、“朱”姓

朱姓,明朝國姓,是當今中國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過千萬的中文姓氏之一,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列第十七位(“朱” 秦 尤 許)。

朱姓曾在中國歷史上建立過兩個王朝,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國和五代十國時期朱温建立的後梁。

4、“劉”姓

劉姓為中文姓氏之一,中國大陸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萬人以上,大約佔漢族人口5.5%,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

根據户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姓是第四大姓。

劉姓主要分佈在中國本土地區。在韓國亦有分佈。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世家豪門名門和望族分別啥意思 第3張

5、“趙”姓

趙姓:宋朝國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

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另一支趙姓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趙姓的人口約2700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3%。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又集中了大約12%的趙姓人羣。

6、“範”姓

出自祁姓。以邑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為唐杜氏。

周成王滅唐,遷之杜邑(陝西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擔任晉國上軍主將。

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功升為中軍元帥,執掌朝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後來又得到封邑範(今河南範縣),所以又稱隨會、範會,死後追諡武子,所以也稱範武子。

子孫遂以封邑範為姓,稱範氏。範姓尊範士會為範姓的得姓始祖。範姓在中國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36%。範姓在台灣是第48位的大姓,約有7.2萬人。

7、弘農楊氏

漢時之弘農郡治所位於今河南靈寶境內,轄華陰等地,秦漢初期,楊姓子孫分佈以弘農最為集中,影響也最大,至今猶有“天下楊氏出弘農”之説。弘農楊氏人才輩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以“四知”而著稱的“關西孔子楊伯起”。據《後漢書》所載,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出生於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為當時之大儒,少時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時人稱之為“關西孔子楊伯起”,曾隱居於湖州數十年,五十歲,才開始為官,後多次升遷,官至太尉。曾在赴東萊太守任上,途徑昌邑,時任昌邑令的王密乃為其所薦,聽説楊震路過昌邑,就前往拜見,到了晚上臨別之時取出十斤黃金送給楊震。楊震説到:“我瞭解你,你卻為什麼不瞭解我的為人呢?”王密勸説到:“天黑了,沒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楊震回答説:“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説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的走了。後來楊震轉任涿郡太守,因為官清廉,不接受饋贈,所以子孫過的很清貧,經常要以步代車,而且無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為他們置些產業的,但楊震卻不答應,説:“讓我的後代被人稱為‘清白吏’的子孫,把這個傳給他們,不是很好嗎?”

楊震的子孫們受其言傳身教,皆博學而清廉,《後漢書》雲,“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遂“為東京名族”。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世家豪門名門和望族分別啥意思 第4張

8、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晉,乃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宗敬死後,葬於晉陽城北五里,其墓地稱“司徒冢”。宗敬的後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為太原之著姓。其後子孫蕃衍,遍佈各地。太原遂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為王氏之總號。十八世孫王翦公及其子王賁、孫王離,祖孫三代,俱為秦之名將,翦公為大將軍,賁公封典武侯,離公稱武陵侯。秦兼併六國、一統天下之時,翦公北征燕國,東平楚地,南下百越,攻無不克,戰功顯赫。始皇論功行賞,翦公與大將蒙恬共執牛耳,王姓與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駕崩,二世胡亥繼位,矯詔賜公子扶蘇死,又奪蒙恬兵權,遂令離公為大將軍。二世胡作非為,橫徵暴斂,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起兵響應。離公率軍與項羽戰於鉅鹿,離公兵敗自殉。其長子元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琅琊,是為“王氏琅琊祖”。

9、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中國古代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出自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繼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穎川庾氏及譙郡桓氏之後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由宋至樑,一直為士族領袖,與琅琊王氏並稱“王謝”。

陳郡謝氏起初只是一個普通士族“謝氏雖為江左高門,而實自萬、安兄弟其名始盛。謝褒父衡雖以儒素稱,而官止國子祭酒,功業無聞。……後來太傅名德,冠絕當時,封胡、羯未,爭榮竟秀,由是王、謝齊名。”到了謝尚時期,尚有求婚諸葛恢被拒之事。直至謝萬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後,方才開始崛起,到謝安任相時期達到頂峯。陳郡謝氏的主要功績為淝水之戰之中以少勝多,保住了東晉。淝水之戰之後,謝氏子弟大多隱退,但仍舊保持了最高門第的地位不墜。自東晉至樑朝(317年——557年),謝氏共有12代、100餘人見於史傳,其門第之高,連皇帝有時也不得不借助於他們的影響力。謝氏擁有大量資產,子弟也大多才華出眾,被視為士族領袖前後兩百餘年。侯景之亂時,陳郡謝氏與琅琊王氏一起因拒絕聯姻而被侯景族滅,從此消失。南北朝顯赫一時王謝兩家沒落後,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遊金陵時發出如此感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天讀來仍讓人不勝唏噓!

10、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曾長期是山東望族和全國著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開國君主呂尚。呂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從其封姓。呂尚的兒子丁公伋,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後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後代一直是齊國的卿大夫,其九世孫崔杼,為齊正卿。崔杼曾立莊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孫崔意如,為秦朝大夫,封東萊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後分支繁衍,人丁興旺。自漢至宋,官宦不絕。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或稱“崔、盧、王、謝”,或稱“崔、盧、李、鄭”,均把崔氏列為一等大姓。宋代的《廣韻》説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清河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