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美文閲讀>

【實用】美術教案範文彙總10篇

美文閲讀 閲讀(2.9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美術教案範文彙總10篇

美術教案 篇1

課題:漂亮的小手帕(印畫)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用印章印畫的方法,嘗試印出不同排列方式的花紋,使畫面更加美觀。

2〉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用印章印畫的方法

教學難點:嘗試印出不同排列方式的花紋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顏料數盤,顏料盤上蓋層薄海綿,並使海綿浸透顏料。

2、每人準備幾種印章(印章也可以用瓶蓋、筆套、續扣或疏菜等代替)。

教學過程:

1、幼兒圍坐成圓圈玩“丟手絹”遊戲。

①遊戲1~2次後,幼兒蹲下休息,展開手絹觀察,討論什麼樣的手絹漂亮?(有色彩、有花紋的`漂亮)

②出示一張剪好花邊的白紙手帕,問幼兒:這塊手帕漂亮嗎?討論怎樣使它變得漂亮。

2、觀察印章,幼兒探索印畫

幼兒分別到桌邊玩印章,在準備好正方形紙上印畫,教師觀察,發現個別幼兒的印畫規律。

3、組織幼兒欣賞印畫(講解示範)。

①總結幼兒剛才的印畫,鼓勵個別幼兒説出是怎樣用小印章印畫的。

②根據幼兒發言,總結小印章排成橫、豎、斜排隊列,這樣圖案可以用來裝飾手帕的四邊。小印章手拉手圍成圓圈組成花朵等圖案可用來裝飾手帕中心。

③用不同的印章分別蘸上不同的顏料,在白紙手帕的四角、四邊或中心印出不同的花紋,也可隨意地印出花紋。

4、提出要求,幼兒作業。

①鼓勵幼兒有規律的進行印畫。

②提醒幼兒注意衞生。

5、舉行小手帕展示會,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活動結束。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後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

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遊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並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

2、請兩位同學上台,再做一次遊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後,在班上説一説。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範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裏,再蘸顏料在調色盤裏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範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裏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遊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範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範:我用____辦法,讓____色和____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佈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説説觀察到色彩有什麼變化?

四、學生練習:

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遊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説一説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學生自主欣賞教材的作品,並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2、這些畫和以往的畫有什麼不一樣?(比較抽象)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範圖,用欣賞的方式複習構圖知識:

①要有主題,有情節。

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佈置作業:

1、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

2、比一比,誰的畫添得巧、添得妙。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説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進一步感受橋的外形特點,提高觀察能力。

欣賞橋的造型美,體驗寫生的樂趣。

活動準備

選擇幼兒園附近安全又便於幼兒觀察的橋作為觀察對象。

幼兒自帶畫板、圖畫紙、筆等。

準備學習包《主題活動 ·橋上橋下有什麼?》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

與幼兒交談家鄉最有特色的'橋,激發幼兒外出觀察橋的興趣。

二、提出要求

向幼兒交代外出活動的安全要求,如不離開集體單獨行動、必須在指定的地點觀察等。

三、實地觀察

組織幼兒到幼兒園附近的橋邊觀察橋,引導幼兒注意從橋的形狀、橋墩、橋面、護欄等觀察橋的整體造型特點,並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寫生表徵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角度進行寫生,提醒幼兒在寫生過程中注意觀察橋上、橋下、橋的周圍有哪些景物或設施,大膽畫出一幅美觀、完整的圖畫。

五、與橋合影

組織幼兒與橋合影,可以是集體合影,也可以是小組或個人與橋合影。

活動延伸

1.將幼兒與橋合影以及幼兒的寫生作品佈置在班級中,提供幼兒欣賞。

2.教幼兒朗讀兒歌《畫大橋》。

3.區域活動中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橋上橋下有什麼?》。

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手工活動比較感興趣,它們又都很喜歡小動物,對小動物的關愛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我設計了《小鳥回家》這節活動。通過讓幼兒學習撕紙,粘貼活動,培養幼兒的手工技能,讓幼兒自覺萌發愛護、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塊,用固體膠粘貼的技能。

2、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要關心照顧它們。

3、萌發關愛環境的情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黃、綠色彩紙,固體膠、小筐等。

2、小鳥圖片若干,大樹樹幹圖。(卡紙)

3、輕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習撕紙塊。

難點:撕紙的方法。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做課前遊戲,活動關節。

2、教師創設情境,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產生幫助小鳥的願望,指導幼兒撕貼樹葉。

教師與幼兒停在沒有樹葉的大樹邊談話:“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大樹)你們知道大樹怎麼了嗎?”(哭了)(沒有樹葉了)

“這裏原來是小鳥的家,可是現在,大樹媽媽一片樹葉都沒有了,小鳥們都不願意回來了,大樹媽媽真傷心呀!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讓小鳥快點回家嗎?想不想幫小鳥造一個家呢?”

“小朋友們剛才説的都很好,也幫大樹媽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我們就用撕樹葉、粘貼樹葉的方法來幫助大樹媽媽,也幫小鳥造一個家。”

3、教師出示綠色彩紙,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輕輕撕成塊狀做“樹葉”。然後用固體膠塗在大樹上,然後輕輕把“樹葉”貼上去。

4、教師將黃、綠色彩紙、膠棒放到小筐裏,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彩紙進行撕樹葉、粘貼大樹的活動。教師提醒每個小朋友撕完樹葉後要把廢紙、還有膠棒都要放到小筐裏面,不能亂扔垃圾,知道愛護教室的.環境。

5、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樹幹圖,請幼兒為小鳥做一個美麗的家。幼兒自由撕紙,粘貼樹葉,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要將樹葉粘貼在輪廓內。(活動時伴有輕音樂)

教師可增加點難度,讓幼兒學習撕各種各樣的樹葉。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6、出示“小鳥”,引導幼兒送“小鳥”回家。

教師:“小朋友,小鳥聽説大樹媽媽又長出了許多樹葉,都高興的飛來了。讓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吧!”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將小鳥圖片粘貼到大樹上。

7、教師小結:為了給小鳥一個安全的家,請小朋友們要愛護、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關愛小動物。請小朋友們把垃圾撿起來放到紙簍裏。

活動延伸

教師:“小鳥們都回來了,大樹媽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你們幫助了它,它希望我們再幫它一個忙,讓我們去告訴所有的人們,以後不能隨便摘樹葉,要愛護我們的大樹,愛護小鳥,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告訴幼兒園裏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把大樹放到畫袋裏。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中小朋友們都很安靜,總能夠跟着老師的思路和節奏,有一些平時比較好動的孩子我發現也特別認真,很專注的在"撕"、貼。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這一點讓我感到很欣慰,也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發現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一些好動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紙公雞的製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立體動物造型的'一般規律。

2.提高學生手工製作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3.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作業要求:用掛曆紙每人制作兩隻紙公雞。

(三)教學重點:雞的紙造型方法。

(四)教學難點:多種不同的構思、設計和製作。

(五)課業類別:工藝製作課。

(六)用具準備:1.教師:示範成品、書、掛曆紙、剪子、膠水、學生作業。

2.學生:書、剪子、膠水、掛曆紙。

(七)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展示教師示範成品,學生觀看,板書課題。

2.看書19-20頁,自學制作方法。

3.教師小結:演示製作過程:

(1)雞頭:扇形卷粘成一個錐體。

(2)身體:裝飾粘貼翅膀,尾巴及花紋。

(3)整體成型:

三、學生用手中的掛曆紙自行設計製作公雞,教師輔導:

四、課堂小結:

展示優秀作業,加以表揚。

附:板書設計:

紙公雞

製作過程:

(1)雞頭:扇形卷粘成一個錐體。

(2)身體:裝飾粘貼翅膀,尾巴及花紋。

(3)整體成型:

第二節

一、導入新課:

以前節一個錐體的公雞引入新課——多個錐體制作的公雞。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教師示範成品。

2.講解演示多個錐體組成的公雞。

(1)在前節基礎上將身體獨立用錐體制作。

(2)演示:

三、學生設計製作,教師輔導:

四、展示全班學生作業:

五、課堂小結: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和模仿掌握手掌印畫的基本方法並大膽創作。

嘗試改變手型的方向和手的形狀,印出想象中的圖案,並進行簡單的添畫。

愛護作品,愉快的完成作品,並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保持桌面和衣物的乾淨。

活動準備:

白紙和棉籤等人手一份、紅、黃、籃、綠水粉顏料和盤子每組一份、抹布和桌布每組一塊、教師手掌印畫範畫數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掌印畫的範畫,激發幼兒對作畫的興趣

(1)教師:寶寶們,瞧瞧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畫?畫上畫的是什麼?大樹的葉子是用什麼畫出來的`呢?小天使的翅膀用什麼畫出來的呢?(引導幼兒發現畫上用手掌印出的部分)

(2)教師和小朋友們玩手影遊戲,發現改變的手掌形狀可以變成許多不同的事物

2.教師示範製作印畫的方法

(1)教師改變手型想象自己想要印的事物,並蘸取顏料印出各種形狀展現在白紙上。

(2)教師引導幼兒用棉籤蘸取適當的別的顏色,為自己的手掌印象加上需要的線條,讓它看上去更像自己想要的事物。

3.幼兒自己嘗試手掌印畫,教師強調作畫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將各種有趣的範畫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供幼兒參考和模仿,並強調注意顏料的使用,不能弄髒衣物和桌子,印的時候要輕輕的,印好後趕緊去洗手,擦乾了手上的水再用棉籤加工作品,讓畫變得更漂亮。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範畫進行模仿

(3)鼓勵幼兒大膽想想,嘗試自己創作,印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4.展示作品,並互相欣賞作品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樂於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並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感受創作的樂趣。

美術教案 篇7

八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題:繪畫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和認識中外不同的美術作品,瞭解繪畫造型的語言和表現方法,培養初步的審美經驗。

2.學會從造型的角度評述美術作品,獲得初步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對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藝術表現方法的瞭解。

教學難點:

運用藝術語言知識評述自己喜歡的.中外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達芬奇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這幅作品?

學生回答。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解讀一幅繪畫作品。

二、講新課

出示兩幅作品

教師提問:拋開畫面的內容,找這兩幅繪畫作品的共同之處。

教師總結:繪畫創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手段,即線條、形狀、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進行表現。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交流的藝術語言。

1.繪畫的造型要素

(1)線條造型要素:介紹幾幅以線條為主的繪畫作品,同學感受並評價這些作品給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線條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紹色彩的四種分類:再現性色彩和表現性色彩的不同。瞭解印象派、立體派、表現派、抽象派畫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達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紹幾幅以明暗為主的繪畫作品,同學感受並評價這些作品給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以明暗為主的繪畫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瞭解繪畫的三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1)寫實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2)表現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3)抽象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3.欣賞優秀作品:

三、教師總結

瞭解了繪畫的造型因素,我們在分析欣賞繪畫和創造繪畫作品時就要運用這些造型因素。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

美術教案 篇8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在以“馬”為內容,運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繪畫、成語等表達自己對馬與人的關係,馬的及其形、神的感受。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在以“馬”為內容的藝術作品欣賞、表現活動中,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表現手法的不同特點,瞭解馬的造型特點。

2、嘗試運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繪畫、成語等表達自己對馬與人的關係,馬的及其形、神的感受。

二、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收集有關馬的圖片、畫冊、音像等相關資料。

2、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電教等設備及馬的相關資料。

3、彩色紙、包裝紙、剪刀、膠水、圖畫紙、彩色水筆。

第一、二教時

一、教學過程:

1、教師運用形象生動的.手段(如律動模仿、馬蹄聲響、動物錄像等)。

2、啟發學習欣賞學生用書中的單元主題頁。

3、通過欣賞,發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師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有關馬的成語,並把大家表現馬的藝術的品按照年代的遠近排序,説一説各自的特點。

5、結合陝西民間泥塑馬玩具和農民畫中的馬,啟發學生在馬的相同輪廓造型中進行色彩、圖案造型的變化的比較。

6、佈置學生用裝飾畫的方法創作一幅表現馬的繪畫作品。兒童裝飾畫的表現一般可以啟發學生在畫面的構圖上要形態佈局飽滿,少留空白。

第三、四教時

一、教學過程: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2、欣賞二胡曲《賽馬》,聽賞歌曲《馬頭琴的故事》及一組外國樂曲。

3、例如:《馬刀舞曲》、《輕騎兵序曲》、《威廉·退爾序曲》,《自由射手》等片段。

4、配合放映奔馬的照片、雕塑、錄像及徐悲鴻的《奔馬》國畫作品,體驗不同藝術形式表現同一題材的多種手法,啟發學生的創作表現。

5、欣賞哼唱二胡曲的《賽馬》的主題旋律,可用口腔彈響或敲擊作伴奏模擬馬蹄聲。

6、用跑馬步即興創編舞蹈,體驗感受躍馬奔騰弛騁北疆之時的歡樂、自豪情感。

7、可引導學生分析《賽馬》主題旋律的音樂風格及情緒特點,試着哼唱記憶下這段好聽優美的蒙古族風格樂曲,體味感知節奏、力度、旋律、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在音樂藝術表現中的重要作用。

二、遊戲:

1、學做騎馬的動作,雙手拉住馬韁繩,跟老師做。

2、隨着音樂節奏並騎着馬編隊進行。

美術教案 篇9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在教學中,要使兒童在愉快的活動中體會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學就應該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因此,我們的美術教學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讓美術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美術教學空間。

一、走進生活,豐富體驗

[案例1]熙春公園的兒童樂園重新整修後,我通知學生準備去兒童樂園玩,出發前我強調注意秩序、安全,並交待了這次活動的安排:“前40分鐘,大家盡情地玩,後40分鐘,畫一畫感受到的場面。”在兒童樂園裏,有的玩旋轉木馬;有的玩電動飛機;有的玩青蛙跳;有的玩碰碰車;有的盪鞦韆……40分鐘後,分組交流玩的體會,有的説:太好玩了,我把他的飛機打下幾次,他氣得哇哇大叫。有的説:木馬轉得真快,我怕跌下來,緊緊抓住木馬。有的説:青蛙跳,真恐怖,突然從高往下降時,我嚇得大叫,但她的叫聲更大,惹得下面的男生大笑,還講我們是膽小鬼。……學生分頭到自己遊樂的器械前,開始作畫了。在巡迴指導中,我不斷鼓勵學生抓住重點,表現自己的感受。學生作畫過程幾乎沒有什麼停頓,一氣呵成,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兒童畫中最可貴的童真、童趣,真實的感受。

[案例2] 在上《盆花寫生》課時,過去一般是教師帶一盆花到課堂上學生觀察寫生。後來,我採用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的各處去欣賞盆花,觀察研究盆花的特徵與色彩,讓學生盡情觀賞,大膽描繪。教師則在其中適時指導點撥學生有疑難之處。整堂課興趣盎然。

從案例中,我們看到,學生喜愛遊樂,不願成天被困在教室裏的天性。學生有了豐富的體驗,才有表達的願望,才有真實的表現。走進生活式的課堂,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目標轉化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而獲得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如:公園、田野、工廠、商場、圖書館、博物館等。我們要有意識地改變課堂的物理空間,打破課內外的壁壘,統整學生的學習。讓學生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創作,進行“個性教育”和尊重“個性境界”,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覺去感受生活,去識別生活中的事物,並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現生活。經常帶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觀察、分析、比較,思考怎樣進行繪畫創作,是發展兒童感知覺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教學思路。

二、感受現場,喚起記憶

[案例3]在教學自編學材《畫味道-辣》一課中,我買了半隻“嵐谷薰鵝”切成小片,味道相當辣,分給每位同學償。這時,安靜的課堂瞬間變得熱鬧起來,“真辣!真辣!”喊聲和“噝噝”的吸氣聲充滿了整個教室。有的吐舌頭;有的用手或書扇舌頭;有的跳起來;有的抓頭搔腦;有的緊皺眉頭;有的臉蛋通紅;有的兩眼流淚,有的`強忍辣味。雖然辣得難受,學生還是興致勃勃地談論着誰誰誰被辣得怎麼樣。我緊抓機遇,請學生談談感覺,説説看到同學被辣的姿態,如果用顏色來畫味道,你會用什麼顏色,再回憶以前自己或別人被辣的有趣情景。一連串的問題,在熱烈的交流中得以完成。然後,請同學們畫一畫辣的感覺。

[案例4]在《畫表情-累》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到前台來表演累的樣子,表現得有些裝腔作勢。於是,教師讓全體學生到教室外集合,繞着操場快速跑兩圈後回到教室,我請最後跑進教室的三位同學,站在講台前,因為他們最遲跑完,也跑得最累,疲憊的表情最突出。又請全體同學互相觀察發表評論,。教師適時

引導學生從動態、五官(嘴、眼)、其它(汗、頭髮)等方面觀察。有了真切的感受,學生畫的表情特別誇張、生動、有趣。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案例5] 教學《做筆筒》一課時,以前教師是拿出精心製作的範作,讓學生觀察分析筆筒的結構、式樣、製作步驟的教學模式。現在採用創設生活情境教學的方法,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以小組為單位成立筆筒設計公司,出示有各種各樣筆筒的模擬超市,進行了“買筆筒”(市場調查)的遊戲,“買”了筆筒就得説説買的理由(式樣奇特、裝飾美觀、功能齊全等)。學生在“買”與説的過程中自然很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然後是“做筆筒”(產品生產),最後是“賣筆筒”(推銷產品),推銷者介紹產品,購買者説説理由,並通過舉手的方式,評出最佳創意獎。生活情境的創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

[案例6]教學《餐具造型》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喜愛的餐具造型,或選一種自己喜愛的餐具進行仿塑。為激發學生興趣,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個“小家庭”,玩玩“過家家”的遊戲,過一次快樂的大會餐,將自己家庭設計的餐具擺上桌子,同時在塑好的餐具中,再塑一些小果、麪包、蔬菜等食物。比一比,哪個“家族”的餐具造型最新穎,做得最細巧,等待老師來做客。

創設教學情境,是關注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教學藝術。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創設典型場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藝術潛能,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動求索,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捕捉生活,培養觀察

[案例7] 我在《捉迷藏》的教學活動中,第一課時以捉迷藏遊戲為主,第二課時,學生回憶創作。

第一課時,我宣佈本課做捉迷藏的遊戲,但在遊戲中要去發現、觀察遊戲中最有趣的一瞬間,可以從人物的動作、表情上觀察,你的心情如何?遊戲自願組合,遊戲中我為每個小組拍了許多照片。餘下十分鐘,回班內畫自己的感受及觀察到的場面。下課前,告訴學生,所有照片將在學校網站上供大家參考、回憶,便於在家中繼續完成構思。

第二課時,教師從第一課時的照片中選擇典型的畫面,從構圖、趣味、來着重評述,激發學生的個性創作。有了觀察的初步感受,學生作畫的興趣提高了。畫面出現了較多有趣的場景,畫面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了。 “生活中到處存在着美,關鍵是給兒童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雖然是學生每天都能見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現生活時,就會感到茫然,無從下手,這是因為學生還停留在無意識狀態中。教師要誘發他們去認識生活,觀察生活,指導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現力的一瞬間,可以鼓勵學生堅持“畫日記”,讓學生把看到過的物像或經歷過的事情,憑藉記憶默畫下來。當然,在默畫過程中,要求學生回憶當時的場面、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感受,把記憶中的形象進行合理取捨,經過審美判斷,創造性地組織畫面。這種做法,有利於促使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記形象,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用於生活,體現價值

[案例8]本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美術綜合活動,使美術與生活緊密相連。學校一年一度爭當科學小博士活動中,學生把有關設計的知識運用於研究成果的展示,如研究小報的製作,小發明小製作、班級展覽版的佈置。在開展“淨化家園 防治疾病 ”的調查活動中,學生組成調查小組,進社區通過問卷、拍照、攝像等方式對社區不文明行為開展調查活動,把調查結果用圖文並茂的宣傳小報或漫畫的形式在小區內宣傳。還有義買義賣攤點佈置、元旦賀卡製作比賽、製作班級風彩冊、六一遊園佈置等活動。

[案例9] 學習了《封面的設計》,課外可以為自己的“習作”出一本小書,設計一個封面;學習了《賀卡設計》,可以結合傳統節日,創作、設計和製作平面或立體的“賀卡”,送給敬愛的師長或同學;學習了《板報設計》,可以為班級出黑板報或製作手抄報。

這樣,能把學生從課內引向生活,既鞏固了新學的知識,又豐富了課外知識,讓學生真正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日常生活的關係,認識到只有學好美術,才能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有助於學生體會美術的價值與意義。

美術教學並不同於美術課本教學,美術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應讓學生走出小課堂,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把課內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應用。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教學結合學校和社區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係。為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利用學生的新知識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樣的例子在教學中還有很多很多。 生活是知識的聚寶盆,打破學生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更多地將教材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機地結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將美術教學生活化,讓美術教育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在真實而又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美術課堂教學,真正提高課堂生活質量。

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嘗試用簡單線條和誇張構圖表現快樂小人。

2.探究造型變化與畫紙中折線的關係。

3.感受“快樂小人”造型變化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快樂小人範畫、記號筆、粉紅、黃色、綠色紙各16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快樂小人,嘗試畫出“小人”。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你們畫人,而且是頂天立地的人。你們知道“頂天立地”是什麼意思嗎?

2.出示範例“快樂小人”並觀察。

師:就像他一樣頭頂天,畫到紙的`最上邊,腳踩到地上,畫到紙的最下邊,這樣就叫頂天立地。

師:你覺得他心情怎麼樣?從哪裏能看出來?引導觀察小人的表情和動作。

3.第一次作畫。

4.交流,對照、比較自己所畫的小人是否是頂天立地,提醒後面畫時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樂小人”的快樂造型與紙的折線的關係。

1.師:這次我們用黃顏色的紙來畫,有兩個要求:第一小人要畫得頂天立地,第二畫時不要打開這張紙。

2.第二次作畫,教師觀察。

3.展開畫紙,通過比較不同作品斷的點,發現折線與斷點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