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健康養生>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

健康養生 閲讀(2.82W)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身體週刊記者 肖蓓】

在宜家上海徐匯商場,有一個“相親角”,每週二、四,成羣結隊的老年人從上海的四面八方而來,聚在這裏喝喝咖啡聊聊天,希望能尋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

在美國機場,一箇中國80歲的老婦人已經逗留三天,被網友發現後終於乘坐班機回到北京。老人含辛茹苦培養女兒在美國讀書,女兒在美國結婚生子後又幫忙撫養外孫女長大,賣掉北京房產給孫女負擔學費。然而,當老人與女兒在美國團聚後,卻因生活瑣事與女兒女婿不合,被孫女提前送到機場。旅途的終點,她依然無家可歸……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

近日,頻頻爆出的老年人新聞刺激着公眾的神經,這些老年人孤獨的背影提醒着我們: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個無法迴避的存在。因為精神因素,會出現緊張、焦慮、失落、憂慮等不良情緒,導致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失眠、疼痛等軀體症狀,軀體症狀反過來又加劇了精神的憂慮。然而,由於對精神問題的“病恥感”,很多老人並不承認自己的精神問題,或者忽略了精神問題。

胃腸是情緒的晴雨表,傷心到極致,就會“肝腸寸斷”。消化身心疾病領域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陳勝良教授認為,“從腦腸互動理論來看,緊張、焦慮、急躁、憂慮、失落等不良情緒,對胃腸道功能有很大影響。反之,胃腸道的功能狀態也影響着機體的精神心理狀態。很多老年人正是因為情緒問題,導致胃腸功能障礙久治不愈,輾轉求醫,苦不堪言。解除老年人的 心病 需要身心同治,要通過抗焦慮藥物和胃腸功能藥物綜合治療,才能解除病痛。”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 第2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中國的孝道傳統遭遇西方家庭觀念的衝擊時,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除了藥物之外,更需要子女的關愛與智慧。

焦慮母親的胃腸病

60多歲的李阿姨是個能幹的家庭主婦,操持着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對子女的照料事無鉅細,操碎了心,是個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在外人眼裏,李阿姨家庭和睦,兒女雙全,而且個個事業有成,令人羨慕。

由於掌管一大家族的生活瑣事,李阿姨又是個心思極細的人,大事小情都要親自過問才放心。長期的精神焦慮,逐漸落下了胃病。 最近兩年,老胃病加重了,腹瀉、腹痛,腹脹,夜間尤其加重,伴隨嚴重的失眠,有時整夜疼得睡不着。一段時間下來,體重減輕十多斤,人越來越虛弱。令人不解的是,經過胃鏡、腸鏡等檢查,李阿姨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家人帶着她四處求醫,西藥、中藥輪番上陣,但是腹部疼痛卻始終沒有緩解,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勢。

久治不愈的李阿姨越來越焦慮,總是懷疑有什麼惡性疾病。她輾轉多個醫院,進行了一次次的胃鏡、腸鏡、CT等檢查,卻始終沒有找到病因。在外地做核磁共振時,她被診斷為“慢性闌尾炎”,醫生懷疑是闌尾炎反射導致的腹痛。求醫心切的李阿姨希望儘快解決腹痛折磨,於是在沒有明確手術指徵的情況下,進行了闌尾切除術。然而,術後不但腹痛沒有緩解,還增加了闌尾手術部位的疼痛,整個人更加虛弱。

眼看着境況越來越差,李阿姨的家人慕名來到仁濟醫院消化科。陳勝良教授看了李阿姨的病例,診斷為焦慮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在醫生的引導下,李阿姨終於吐露了原委,找到了病根。原來,兩年前,一直跟李阿姨住得很近的兒子媳婦孫子一家三口喬遷了新居,剩下老兩口獨自居住。原來熱鬧的房子一下子空了,李阿姨的心也一下子空蕩蕩的。李阿姨感歎:“原來每天要忙裏忙外,給孩子們做飯,也感覺不到胃痛。自從孩子們走後,一下子不需要忙着做飯,整天感覺很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喜歡出門活動,病情就越來越重了。”

陳勝良教授認為,李阿姨已經有了輕度的焦慮症,長期焦慮的情緒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胃腸紊亂症狀又反過來加重了焦慮情緒。“你是焦慮情緒引起的功能性胃腸病,吃點藥就好了,以後不要胡思亂想!”經過陳教授的一番解釋,李阿姨終於放下了疑慮,接受了疾病的解釋。陳教授為李阿姨開了抗焦慮藥物和改善胃腸功能藥物,並囑咐家屬平時要多關注方阿姨的精神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阿姨的腹痛症狀得到明顯緩解,吃得下,睡得着,精神好了,人也胖了。

與李阿姨相比,黃阿姨的求醫路更加曲折。她備受腹痛折磨,久治不愈,經過一次次的手術治療,卻不知道是“情緒病”。65歲的黃阿姨家境富裕,老伴體貼,子女孝順。五十多歲時,因家族企業經營中的某些問題,養成了“遇事擔心害怕”的心理病。次年因為右下腹痛,被診斷為“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術後一直有右側腹部的疼痛。進一步檢查發現子宮肌瘤以及右側附件囊腫,又接受了子宮全切除並卵巢囊腫切除術。術後症狀未得到完全緩解。又在另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就診,發現膽囊結石,經“利膽排石”等中西醫治療,症狀不緩解,行膽囊切除術。術後半年,腹痛腹脹的症狀仍然反覆發作,並發現有術後腸粘連,行“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術後兩年,腸梗阻再次復發,復發的頻率逐漸增加。患者輾轉滬上三甲大醫院,要求再次行“腸粘連鬆解術”,均被建議保守治療。頻繁的腸梗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2013年在滬上一家二級醫院再次做了“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但術後一個月,腹脹明顯,排便困難,患者情緒焦慮,失眠。

經推薦,黃阿姨來仁濟醫院腦腸互動亞專業就診。團隊認為是情緒問題導致的功能性胃腸病,經過調整電解質紊亂、腹部理療以及神經遞質治療,患者住院3周,腹部症狀消失,恢復正常進食。神經遞質藥物治療近一年,沒有“腸梗阻”復發,生活質量恢復正常。

情緒病需“身心同治”

情緒、飲食、天氣,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的三個主要因素。飲食不當、天氣變化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在生活中非常多見,那麼情緒因素是如何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呢?

陳勝良教授解釋説,用最新的理論研究“腦腸互動理論”來解釋,生理狀態下,胃腸在消化系統自己的神經系統管理下自主執行進食、消化吸收和廢物排放的功能。主管這些自主功能的神經“司令部”(核團)位於大腦的腦幹部位。這些核團以及它們主宰的消化系統的運行狀態同時接受大腦皮層(主管精神情緒等活動)的監管。異常的精神刺激、過度的情緒波動,均會影響胃腸道自主神經中樞核團的功能,進而影響胃腸道的功能。 除此之外,大腦功能狀態的改變,還可以通過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造成胃腸道的黏膜炎症,引發胃腸運動紊亂和胃腸對一些刺激的過度敏感反應,引起和加重胃腸道的臨牀症狀。反過來,腸道的功能狀態改變,也會因胃腸黏膜的炎症,通過神經、血液循環系統影響大腦的功能,以引發精神心理和情緒的變化。 神經胃腸病學關於腦腸軸的研究進展顯示,大腦中掌管情緒的腦區(如扣帶回、島葉、海馬和杏仁核等)異常興奮,會使胃腸不適的感覺放大,及出現所謂內臟高敏感,這也是很多患者總感覺腹部疼痛的原因。

老年人為何容易患功能性胃腸病?陳勝良説:環境、情緒、人際關係的改變,都易引起功能性胃腸病。比如説都市白領,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易引發功能性胃腸病。父母離異、家人亡故、生活環境改變等突然變故,易導致情緒問題,從而引發功能性胃腸病。對於老年人來説,退休人羣,尤其是原來高高在上、忙忙碌碌的人羣,退休後的心理落差巨大,不適應退休生活,也會誘發功能性胃腸病。對於老年女性來説,半輩子忙着做家務,一旦兒女搬走、出國,失去了精神寄託,空閒下來反而會出現情緒問題,誘發功能性胃腸病。此外女性在更年期易發生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從而導致胃腸不適。

心病還需心來醫。解決腦腸互動紊亂的疾病,還需要從調整精神入手。陳勝良解釋,“精神調整分為非藥物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指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的 話聊 ,讓病人重新認識疾病與心理的關係。藥物治療則通過抗焦慮抑鬱等普通精神類藥物,調節神經遞質的代謝,來調節情緒。中樞神經遞質五羥色胺(5-HT),能讓人產生安逸感。提高5-HT的濃度,有助於降低焦慮情緒。藥物治療的目標是去除精神病因,調整胃腸道功能,調控疼痛感覺,消除症狀。此外,還需配合胃動力藥、腸道菌羣藥物配合治療。人的心理因素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與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認識到情緒與疾病的關係,改變日常行為習慣和一些偏激的做法。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走出久治不愈的怪圈。”

陳勝良提醒,維持良好的情緒是預防和改善胃腸道症狀的重要一環。平時需要養成自我調整情緒、舒緩壓力的意識、習慣和方法。有效的做法包括不良情緒的自我識別、自我調整,建立情緒調整的良好習慣。比如,平時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處置水平有恰當地評估和定位,針對工作、生活甚至人生目標的定位要恰當。具體到每一項工作、人際等事務,經過精心、細緻的籌劃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身體週刊記者 肖蓓】

在宜家上海徐匯商場,有一個“相親角”,每週二、四,成羣結隊的老年人從上海的四面八方而來,聚在這裏喝喝咖啡聊聊天,希望能尋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

在美國機場,一箇中國80歲的老婦人已經逗留三天,被網友發現後終於乘坐班機回到北京。老人含辛茹苦培養女兒在美國讀書,女兒在美國結婚生子後又幫忙撫養外孫女長大,賣掉北京房產給孫女負擔學費。然而,當老人與女兒在美國團聚後,卻因生活瑣事與女兒女婿不合,被孫女提前送到機場。旅途的終點,她依然無家可歸……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 第3張

近日,頻頻爆出的老年人新聞刺激着公眾的神經,這些老年人孤獨的背影提醒着我們: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個無法迴避的存在。因為精神因素,會出現緊張、焦慮、失落、憂慮等不良情緒,導致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失眠、疼痛等軀體症狀,軀體症狀反過來又加劇了精神的憂慮。然而,由於對精神問題的“病恥感”,很多老人並不承認自己的精神問題,或者忽略了精神問題。

胃腸是情緒的晴雨表,傷心到極致,就會“肝腸寸斷”。消化身心疾病領域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陳勝良教授認為,“從腦腸互動理論來看,緊張、焦慮、急躁、憂慮、失落等不良情緒,對胃腸道功能有很大影響。反之,胃腸道的功能狀態也影響着機體的精神心理狀態。很多老年人正是因為情緒問題,導致胃腸功能障礙久治不愈,輾轉求醫,苦不堪言。解除老年人的 心病 需要身心同治,要通過抗焦慮藥物和胃腸功能藥物綜合治療,才能解除病痛。”

失落的老年人 隱藏的情緒病 第4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中國的孝道傳統遭遇西方家庭觀念的衝擊時,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除了藥物之外,更需要子女的關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