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職場>戀愛>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戀愛 閲讀(1.99W)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理性的基石是感性,所有理性都是在感性的基礎上發展。純粹的理性是無法判斷好壞的,從理性的角度你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感性可以做出最基本的判斷。另外,按照平常的説法吧,理性就是拋棄個人感情以更重要的目的為準。比如你很親近的人做錯了事。更加理性的做法是幫他解決問題讓他承認錯誤,讓他有所長進並且對各方面都有好處。感性嘛就是更依賴於感情和感覺。對於某人某物的留戀,無原因的,自己也不明白所以然的。自然是感性的。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1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1:

到底什麼是理性,什麼是感性呢?

理性的思維表現是為:如果我要做某事,那要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法。而所謂“可行”,就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而感性的思維呢?感性思維的一種表現就是,無論可行與否,只關心第一印象之喜好與否。要是他們覺得:哇!我要這樣做~~,他們不會太注意這樣做危險,這樣做浪費,等等諸如此類的原因。

也就是説,理性,相對於感性,更加尊重規律。

剛才説到理性於感性在規律上有區別。事物的發展遵循着這樣或者那樣的規律,事物並不總因人的意志而發展,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有時間上行動,經濟上的付出,這些成本的存在,決定着理性的思維會追求最小成本,最大收穫,理性的思考給一件事情更高的效率。而感性的思維就不會想到這些。他們想的是,這件事我喜歡做,我就做,不計成本不算效率,我高興這麼做。

也就是説,理性追求的是效率,而感性不記成本。

綜上所述,理性,就是尋找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感性,就是尋找喜歡的方法去達到目的。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第2張

2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2:

理性和感性之間的關係解釋,理性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進化出尊重和理解呢?

這就是理性的作用,理性與感性是人的意識行為,感性是一種意識的本能,比如情感、冷暖、飢餓等都會給人帶來感官的感受,人生活在大自然裏,有自我保護的本能,寒冷的時候會穿衣服,飢餓的時候會找食物。

而理性是比感性更高的一種意識形態,理性是在意識基礎上進行辨別並採取相應主動的行為,是一種選擇的能力。比如我很飢餓需要找吃的,但是整個族羣都很飢餓,所以我們需要分配食物,然後共同去尋找食物。

所以這裏就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權,而不是純粹從個體本能出發,如果只是出於感性的本能,應該是相互爭鬥,弱肉強食。所以動物缺乏理性,永遠進化不出人。

純理性的人和純感性的人在處理事務上是有顯著差別,比如對待有競爭關係的人,純感性的可能會把對方作為對手,會認為對方所做的事都會侵害到自己,選擇迴避或者攻擊。

但是理性的人會認為我們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競爭關係,但並不是一種敵對關係,在有些方面並不存在競爭而可以和平甚至友好相處。

可以把理性理解為利益最大化,雖然存在競爭關係,但在有些方面合作更能帶來利益,我可能會和競爭者進行合作,這才是我最大利益。

所以有句名言,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恰恰是説明了這一點。

這是一種理性的處理方式,並不是一種單純的自私行為。

正是因為人存在理性,所以才會在有偏見和不同立場的情況下選擇相互尊重和理解。

可以不同意,但是可以理解,並尊重對方。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才體現出人的社會性。

最後想説理性並不是天生的本能,是需要後天學習和教育以及實踐中得來。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第3張

3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3:

理性和感性哪個更重要:

理性和感性都很重要,作為一個思想健全和智商健全的人,應該同時具備理性和感性,而不是二選一,我們每個人都是兩者的綜合體,理性,可以讓你明辨是非;感性,可以讓你具有人性的温度。所以説,理性和感性缺一不可,最好同時具備,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不要太理性,也不要太感性。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沒有非此即彼的,都是一體兩面,福禍相依,好壞參半;

理性和感性也是一樣的,兩個都重要,沒有感性就沒有人情與温度,沒有理性就沒有真實。

它們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不同概念,感性用來感知情緒世界中的悲歡離合,品嚐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鹹。即是人生滋味,也是個體意識感知中最本真的體會。理性用來行走人世間,規範行為舉止,處理問題。排解生活次序。讓人生可以順暢的走下去。它是生活的需要!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第4張

4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4: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介紹:

1.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從認識的來源看,一切真知都是從社會實踐中的來的,而感性認識直接來源與實踐,在社會時間中,人們首先獲得的是感性認識的直接經驗,只有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然後才能進行科學的抽象,達到理性認識。

2.感性認識有待於深化、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感性認識的侷限性和認識的任務、目的決定的。感性認識雖然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點,但它屬於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它只能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的真正任務,不是認識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徵,而是認識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認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而只有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達到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堅持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就在認識論中堅持了辯證法。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統一,不僅表現在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上,而且還變相在他們的相互滲透上。這就是説,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總是交織在一起的。感性認識滲透着理性認識。

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第5張

5論理性與感性的關係5:

感性與理性的兩面性:

理性的人也有感性的一面,而感性的人也有理性的一面,在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關係中來回切換,並不自知。

牽扯對立面的時候,彼此再怎麼生氣,痛恨對方沒有原則,可當情商高的對方對你宛然一笑,一些軟話,一些討好的方式,你立馬就會豁然開朗,甚至覺得對方還行,並不是之前想的那麼糟糕……

關係再好的朋友,牽扯一些利益的時候,只要對方觸及到敏感地帶或者利益時,不分青紅皂白和辯解,就立馬認定對方沒有原則,數落各種不好,甚至往日的美好也一去不復返……

我們永遠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而忽略了看不到的部分;我們永遠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事件本事對雙方的利弊;我們只用自己的觀點來批判事物的好壞、人的對錯,忽略的只是我們自己想忽略的部分……

有人説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六親不認,鐵面無私,原則堅定……

有人説自己太過感性,老是被人牽着鼻子走,被人下套被騙……

理性的人為了仕途可以放棄原則,為了金錢可以放棄道德,為感情可以沒了底線……

感性的人為了利益可以堅守立場,為了保護自己也可以説no……

我們從來不如我們自己想象中的高尚,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無能和卑微,我們渺小且在自己的世界裏悠然自得。

多情且無情,高尚且卑微,上進且懶惰,無私且自私,我們的身體裏一直都住着2個靈魂,無事時和諧共處,遇事時相互爭吵,勝利的一方決定着我們的一時的行為和思想。

我們每個人的無常都在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看事物,不被一時間的好惡迷失了自我。

總的來説,其實我們的感性和理性都來源於我們一時的情緒。不做被情緒控制的人才能相對全面的看問題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