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時尚女性範>家居>生活常識>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嗎?

生活常識 閱讀(1.94W)

先表明我的觀點,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合適且沒有必要的。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嗎?

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愛,一方面又害怕把孩子寵壞,於是就有了“慈母嚴父”這種教育模式。

短期來看,效果顯著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衍生出很多不好的後果。

再說了,又有誰真正願意去扮演這個令孩子厭惡的“黑臉”呢?

這些話,你是否也曾經對孩子說過?

“快寫作業去,不然你媽回來又要訓你了!”

“你就淘氣吧!一會讓你爸揍你!”

“乖乖聽話,你看媽媽要生氣了!”

“別折騰了,你爸可沒我這麼好說話,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在我們的家庭模式中,好像“嚴父慈母”和“虎媽貓爸”是最典型的兩種。

我們習慣了家中“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連哄帶嚇的讓孩子“聽話”和“懂事”,而這樣的方式,也似乎確實行之有效,孩子確實更容易“受約束”和“易管教”了。

一次和幾位家長聊天的過程中,昊昊媽略帶驕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她說:“在我們家,昊昊最聽我的話,他爸說三四遍孩子都不聽,我一瞪眼,孩子立馬就老實了。”

另外幾位媽媽立馬取經:“你怎麼做到的啊,我們家孩子最近特別不聽話,快教我們幾招。”

昊昊媽說:“也沒什麼特別的招,可能就是從小我管他比較嚴,所以他比較怕我吧!”

“孩子知道怕就好,”另一位媽媽認同道,“我說話孩子就不聽,他就怕他爸,他爸說什麼都好使。”

“是啊,家裡得有個孩子怕的人,”另外幾位家長也贊同這種觀點,“現在的孩子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要是家裡沒個他害怕的人,更沒法管了。”

我沒有加入討論,但是我心裡卻產生了疑問:

家裡一定要有個孩子害怕的人嗎?

我的爸爸媽媽,是典型的“嚴父嚴母”,在他們的嚴格管教下,我在親戚朋友中是出了名的“懂事聽話”的孩子。

這種“懂事聽話”,確實為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更多的,是痛苦。

在工作中,我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對意見,後來演變為見到領導便低頭繞路走,頭腦風暴會上不敢說出自己的創意,而這種表現,在如今的職場,簡直是硬傷。

在家庭中,我不敢對家中強勢的“孩子爺爺”說出不同的育兒意見,雖然看到老人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只敢在心中腹誹。

很多年前看美劇《實習醫生格蕾》,第一次接觸到一個詞叫“權威恐懼症”,症狀就是對具有管理權力和批評權力的人產生恐懼,例如領導和長輩。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權威恐懼症”產生的原因,是年幼時父母太嚴厲,使子女對權威產生恐懼感,長大後將這種恐懼,遷移到具有權威的領導和長輩身上,從而形成一種對權威採取迴避的應對策略。

我吃多了“權威恐懼”的苦,因此一點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變成這樣。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保護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權威“以大欺小”、“強迫服從”,將“懂事聽話”作為孩子教育的目標。

豆豆有一次,數學考了33分。看到試卷那一刻,什麼育兒理念、教育觀點,統統被我拋在了腦後,脫口而出的只有一句話:“你怎麼考成這樣?!”

本來就藏著掖著不敢將試卷拿出來的孩子,眼淚“唰”就下來了。看到孩子的眼淚,我冷靜下來,趕忙將他抱在懷裡,拍拍他的後背。

“媽媽說話態度不好,我向你道歉。”

“這次沒考好,肯定有很多原因,媽媽和你一起找到原因,我們下次再努力好不好?”

孩子點點頭:“媽媽我有好幾題不懂,你給我講講吧!”

沒有哪個父母是“聖人”,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們需要時刻警惕,不要讓孩子因為我們的“情緒失控”,就對我們產生“恐懼”,更不能為了讓孩子“聽話”,就將這種“恐懼”當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

孩子天然就對大人會有恐懼感,就連我們大人,如果看到長輩或領導,板著臉瞪眼,或嚴厲批評,也一樣會心生恐懼。

但讓孩子害怕,從而讓他們順從,並不會讓孩子尊敬你,反而會讓他們心生怨恨,在他有能力反抗的時候(例如青春期),出現頂嘴、叛逆等行為。

父母的權威,不能通過“立規矩”“懲罰”“訓斥”等方式建立,通過這些方式得到的“順從聽話”,也無法獲得孩子真正的信服。

真正的“權威”,一定是建立在父母、孩子雙方相互平等的基礎上的。

孩子不害怕父母,但因為信賴父母的愛,欽佩父母的學識能力,在遇到困難時能獲得父母的幫助,所以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哪怕一時無法理解也不會第一時間反抗。

這樣獲得的“順從”,才是既保護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又完成了引導教育孩子的任務,防止孩子走上歪路。

既要建立權威,又要不讓孩子害怕自己,這聽起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難免會擺出過來人的面孔,說一句“你聽我的就對了!”也難免會不自覺地對著不聽話的“熊孩子”大聲訓斥,制止他錯誤的行為。

但教育孩子的過程,不就是我們不斷與本能做鬥爭的過程嗎?

所以,在你再一次忍不住想要“發飆”的時候,不妨試試以下幾步。

1冷靜下來

在憤怒的時候,說出的話總是容易傷人的,因此第一步,我們要先冷靜下來。

數顏色法是我最近在使用的,比較有效的冷靜下來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當你感覺要控制不住情緒,斥責的話就快要脫口而出的時候,環顧周圍的環境,同時在心裡自言自語:

“那是一面白色的牆,那是一張深棕色的桌子,那是一把紅色的椅子;那是一個綠色封皮的書??”一直數十多個顏色,大約數三十秒左右。

這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提出的方法,原理是一個人在發怒時,注意力就轉移到了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就會減少,通過數顏色,強迫自己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使大腦恢復理性思考。

因此,當你數完顏色時,就會生理上變得冷靜下來,這時再想想,你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2確定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模糊了教育的最終目的,將孩子一時的聽話和服從,當成了“任務完成”。

但實際上,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懂道理,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因此我們可以經常在心裡暗示自己“讓孩子害怕於事無補,訓斥只能事與願違”。然後每次在想要訓斥孩子時,改為將孩子帶到一旁,給他必要的安撫,讓他能聽進你說的話,再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幫助他停止和改正。

3接受失敗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第一次通常會很耐心,但當孩子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錯誤時,我們的小宇宙就忍不住會爆發。

我分析,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不自覺地高估了孩子的自控力。

這時候,我建議大家從內心接受“教育是一個不厭其煩的過程”,首先不能給孩子貼上“屢教不改”的標籤。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因為“玩瘋了”或是太興奮,並不是將我們的話當成了耳邊風。稍微提醒,孩子就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自覺改正。

教育孩子,從來沒有哪一種理念或方法是“包治百病”的萬金油,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不能完全套用任何一種經驗,但我相信,家人,尤其是爸爸媽媽,應該是孩子最信賴的人。

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應該讓孩子“害怕”。